辯護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湖南惟明律師事務所依法接受委托,指派本律師擔任成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案的辯護人。通過查閱分析案卷材料,會見被告人,今天又參加了法庭調查,辯護人對于案情有了清楚、全面的了解,現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提出如下辯護意見,望合議庭采納:
一、關于成某某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事實與理由
1、“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犯罪客體為國家的金融管理秩序,最初制定本罪立法原意是:一方面為了防止銀行類金融機構之外的主體搶占銀行業務,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沒有雄厚資本金的主體開展存款業務,給社會帶來太大風險。在本案中被告成貴芳作為華僑中醫醫院的法人代表,并沒有任何搶占銀行業務的故意和行為,證據也反應出借款只是為了醫院的經營、設備購買及開設新醫院,其并不是想以公司開展存款業務獲取利益,沒有擾亂國家金融管理秩序的故意。
2、根據最高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1款規定: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向社會公眾(包括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為,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應當認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在本案中,被告從來沒有“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具有廣告性、不特定性、高流動性的手段向社會公開宣傳,而是分別與各個出借人單獨協商借款事宜,包括說明借款的用途、借款金額、期限及利息,且逐一向出借人出具了借條。
最高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2款明確規定:“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本案完全符合這一款規定:本案中借款對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醫院職工、職工親友、與醫院或被告有業務往來的人,或者親友的親友,朋友的朋友,所有借款對象均是特定的社會關系人。顯然,被告所面向的借款對象并非社會不特定公眾,不屬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目標主體。
因此,在現有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具有向社會公開宣傳及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情形下,不能認定被告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二、即便被告的部分借款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仍具有以下法定、酌定從輕、減輕處罰的情形
1、涉案資金主要用于生產經營,部分資金能夠清退
最高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4款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及時清退所吸收資金,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本案中,被告所吸收的借款主要用于湘潭華僑中醫醫院的經營、醫療設備的購置以及株洲新醫院的建設,且被告成貴芳的家屬正在積極想辦法清退資金。
2、被告的借款行為對金融秩序危害較小
被告所借款項的利息高于銀行貸款利息的四倍,與銀行存款利率相比更是有著天壤之別。可以看出,即使被告不向本案的債權人借款,他們也不可能將資金存入銀行。而且通過本案中債權人的資金大多數是通過現金交易也可以看出被告的行為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影響是很小的。因此,在客觀上,被告的行為對正常的金融秩序的危害較小。
3、投資人為謀求非法高息,參與非法金融活動,對本案社會危害性的發生及擴大具有過錯,希望法庭對此予以考慮。
綜上所述,被告人成某某在客觀上沒有實施向社會公開宣傳及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主觀上亦沒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故意,其涉案行為依法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以上辯護意見,望貴院重視采納,謝謝!
辯護人:唐恒?律師
XXXX年XX月XX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上海市___人民法院案件執行情況告知書(樣式)
2020-10-14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決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決定書(退回減刑、假釋建議書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終止審理用)
2020-10-14通知證人出庭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通緝通知書
2020-10-14糾正不當暫予監外執行決定意見書
2020-10-14鑒定人聘請書
2020-10-14呈請拘留報告書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退還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取保候審申請書(樣式三)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搜查筆錄
2020-10-14×××看守所刑滿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公安局提請復核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勘查證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