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行政判決書(一審不作為類行政案件用)
原告……(寫明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法定代表人……(寫明姓名、性別和職務)。
委托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寫明姓名等基本情況)。
被告……(寫明行政主體名稱和所在地址)。
法定代表人……(寫明姓名、性別和職務)。
委托代理人……(寫明姓名等基本情況)。
第三人……(寫明姓名或名稱等基本情況)。
法定代表人……(寫明姓名、性別和職務)。
委托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寫明姓名等基本情況)。
原告_________因要求被告(行政主體名稱)_________履行法定職責(或者其他行政義務),于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本院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受理后,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向被告送達了
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公開(或不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寫明到庭的當事人、
訴訟代理人、證人、
鑒定人、勘驗人和翻譯人員等)到庭參加訴訟。……(寫明發生的其他重要程序活動,如:被批準延長本案
審理期限等情況)。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_________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向被告________提出……申請。被告在原告起訴之前未作出處理決定。
原告________訴稱:……(概括原告提出的事實、理由及訴訟請求)。
被告________辯稱:……(概括被告答辯的主要理由,被告未提交答辯狀的,寫明:“被告未提交答辯狀,但在庭審中辯稱……”)。
第三人________述稱,……(概括寫明第三人的主要意見,第三人提供的證據)。
原告在起訴時提供了以下證據證明其曾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向被告提出……申請事項:……(概括寫明證據的名稱、時間、內容)。經質證,被告認為……(寫明被告提出異議的理由,如無異議,應予說明。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第二款中所列情形的,則此項不寫)。
被告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證據及依據(若被告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寫明:“被告以……為由,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向本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經本院準許,被告于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提供了證據”):1.……;2.……。經質證,原告認為,……(寫明對證據提出異議的理由,如無異議,應予說明),并提供了以下證據:……。經質證,被告認為,……。
本院依法(或依原告、第三人的申請)調取了以下證據:……。
經庭審質證(或交換證據),本院對證據作如下確認:……。
本院根據以上有效證據及當事人質證意見認定以下事實:……(認定有效證據所證明的事實,詳細分析當事人各自所舉證據能否支持其主張)。
本院認為:……(1.寫明應當適用的法律規范,并根據案情對法律、
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及合法有效的規章等作必要詮釋。2.可根據案情分析被告是否具有法定職權,是否存在拖延履行、不予答復等情況。3.分析原告申請的理由是否成立,確認原告的訴訟請求是否符合法定條件,闡明是否予以支持的理由。4.分析確認原告合法權益是否受到侵害,與行政機關不作為有無因果關系。)依照……(寫明判決依據的
行政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條、款、項、目)之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五種情況:
第一、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寫:
駁回原告________要求被告(行政主體名稱)……(申請事項)的訴訟請求。
第二、判決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寫:
責令被告________(行政主體名稱)……(寫明被告應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因特殊情況難于確定期限的,可不寫履行期限)。
第三、判決確認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行為違法的,寫:
確認被告(行政主體名稱)……(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
第四、駁回原告賠償請求的,寫:
駁回原告________關于……(賠償請求事項)的賠償請求。
第五、判決被告予以賠償的,寫:
被告(行政機關名稱)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________日內賠償原告________……(寫明賠償的金額)。
……(寫明
訴訟費用的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
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遞交上訴狀副本,上訴于________人民法院。
審判長______________
審判員______________
審判員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日
(院印)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______________
附錄:(根據案件需要,可以通過附錄形式載明判決書中的有關內容)
說明
一、本判決書樣式供各級法院在受理不作為(僅指拖延履行和不予答復)類行政案件后,按照行政訴訟法規定的第一審程序審理終結,并就案件的實體問題作出處理時使用。
二、判決書的首部、尾部(包括附錄部分)和正文中有關證據的列舉、認證、說理方式以及相關的寫作要求等,可參考一審作為類行政案件判決書樣式及其說明。
三、行政不作為案件的審理對當事人雙方的舉證要求與行政作為案件有所區別,應在判決書中有所體現。原告應提供其已經向被訴行政機關提出申請的事實以及被訴行政機關不作為的證據和依據。被告應提供證據證明原審原告的申請事項是否屬于其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義務,其是否在法定期限內已經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以及其不作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等。判決書要圍繞行政實體法預先設定的有關條件一一列舉有關證據,分別對雙方當事人所舉證據予以認證,在認證的基礎上進行充分說理、論證,最后明確被告不作為是否合法,原告申請是否成立。
四、對于案情較復雜,證據較多的案件,可分類、分層表述舉證、質證的過程。對于案情較簡單,證據較少的案件,可待被告列舉全部證據后一并質證。
五、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規定,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對方當事人明確表示認可的,可以認定該證據的證明效力。對于這類證據的認證,可簡略表述為:“×告對×告提供的××證據表示認可,本院予以確認。”
六、認定事實時,可根據案情需要,先將雙方當事人沒有爭議的事實直接予以認定,如:“原告對××事實無異議,被告對××事實無異議。上列事實,本院予以認定。”然后再根據有效證據對雙方爭議的事實進行分析認定。
對于案情簡單、證據較少以及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和證據的爭議較小的案件,宜將認證和認定事實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表述,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重復。
七、對原告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訴訟、經法院審查認為可以合并審理的案件,可以在判決書中將行政賠償作為原告的一個訴訟請求來處理,在判決結果上選用“駁回原告賠償請求”或“判決被告予以賠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