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刑偵小說或電視劇中,經常看到警方或者偵探向一些圍觀群眾了解案情、尋覓線索。而盡管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蓄意去犯罪,但是犯罪行為往往會在我們身邊發生,這就讓我們很有可能成為法律意義上的證人,讓我們有權利及義務參與到懲治犯罪的過程中。那么,成為證人的條件主要有哪些?讓律霸的小編來解答。
一、定義
所謂證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實情況并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供證言的人。憑借證人的證言來查清案件事實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視,也是各種訴訟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證據形式。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二、證人的條件
證人條件,也就是證人的范圍,是指哪些人能夠作為證人,哪些人不能作為證人的問題。,"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1)證人只能是當事人以外知道案件情況的人
只有知道案件情況的人,才能作為證人,但知道案件情況的人,并非都是證人。案件的當事人由于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因此不能作為證人。證人是與案件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而知道某一案件或某些案件情況的第三人。證人是由其知道案件事實決定的,因此,證人永遠都是特定的人,具有不可代替性,他既不能由司法機關自由選擇和指定,也不能由別人來代替和更換。
(2)證人必須是能夠辨別是非、能夠正確表達的人
能夠辨別是非,能夠正確表達。《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7條和《人民檢察院實施刑事訴訟法>規則(試行)》第54條第3款的規定,對于證人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是否作為證人,既不受性別、年齡、民族、出身、成份、文化程度、財產狀況、思想覺悟、表現好壞、社會地位等限制,也不受是否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有親屬關系或其他利害關系的影響,只要符合證人的條件,都可以作為證人。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這是因為這些人由于感覺器官或者精神上的障礙,或者由于年齡關系,對于客觀事物分不清是非,不能 正確反映,不能正確表達思想,所以,不能提供對查明案件事實有意義的證言,不能作證人。如果在生理上或精神上雖然有某種缺陷,但是還能夠辨別是非,能夠正確表達的人,仍然可以作為證人。
通過上述詳細說明,我們知道了證人并非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刺激、好玩,證人的條件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有著的嚴格條件,不知情者不可胡亂作證,知情者則有義務作證。如果讀者在生活、工作中涉及相關問題,依然存有疑問,您可以咨詢律霸十堰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協議離婚程序是什么,具體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4分居多久可以自動離婚
2020-11-14起訴離婚條件是什么 程序是怎么樣
2021-01-31離婚后孩子撫養費多少錢?
2021-03-01上海離婚率高的影響有哪些?
2020-12-15離婚訴訟費的收費標準,如何繳納?
2021-01-08離婚財產分割是怎樣的
2021-02-23離婚協議的違約責任能否約定?要注意什么?
2021-02-28離婚后子女共同撫養權嗎 可以共同擁有嗎
2020-12-14孩子撫養權法律規定有哪些?離婚時確定子女撫養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2020-11-23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時間怎么規定的
2021-03-11探視權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非婚生育可以享受產假嗎
2021-02-24監護權與撫養權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0離婚子女撫養權判決標準是什么?
2020-12-30山東省計劃生育條例產假是多少天?
2021-01-24婚前財產怎么認定?
2020-11-08買房婚前財產如何界定?婚前財產是什么?
2021-03-21夫妻共有財產繼承是怎樣的
2020-11-23婚前房產離婚怎么分割?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