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是指在當事人遭受人身財產傷害時,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防衛尺度,造成他人重大傷害的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其目的是為了反擊和制止遭受的侵害,防衛過當及過失致人死亡的量刑標準?律霸網將在文中為大家解答。
一、防衛過當的量刑
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至于在什么情況下減輕處罰,什么情況下免除處罰,刑法沒有明文規定。
根據司法實踐,對防衛過當行為裁量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時,應綜合考慮以下情況:
(1)防衛行為的起因;
(2)防衛所保護利益的性質;
(3)防衛過當所明顯超過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輕重;
(4)防衛人主觀上的罪過形式及當時的處境;
(5)造成防衛過當的原因。
對防衛過當的犯罪人,在處理時應當正確適用刑法分則的有關條款,依法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從審判實踐看,對防衛過當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或者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分別按照刑法典第235條和233條規定的相應量刑幅度減輕處罰;如果具備緩刑條件,可以使用緩刑;如果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應當免除處罰。對于構成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的,分別按照刑法典第234條和第232條規定的相應量刑幅度應當減輕處罰;如果具備緩刑條件的,可以適用緩刑;如果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應當免除處罰。
應當指出,對于防衛行為雖然造成不應有的重大損害,但客觀事實能夠證明防衛人主觀上確實不具有故意,也不具有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屬于意外事件,不應負刑事責任。
根據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對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是因為防衛過當的防衛人主觀上是出于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的動機,其主觀惡性小,其客觀上是在進行防衛的前提下造成的損害結果,所以只應對造成的重大損害承擔刑事責任。防衛過當的主客觀因素決定了其社會危害性較通常犯罪的危害性小,刑法對防衛過當的處罰原則,體現了罪行相適應的原則,從審判實踐看,防衛不法侵害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的情況是極為復雜的,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事實和情節進行具體的分析,確定是減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一般來說,對防衛過當致人輕傷的依法不負刑事責任,如果具備緩刑的,可以適用緩刑,如果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究竟是減輕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如何減輕處罰則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1)防衛目的:為保護國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而防衛過當,比為保護自己合法權益而防衛過當處罰應更輕。
(2)過當程度:比較行為的危險程度與防衛必要的最低限度,即考慮采用其他輕微防衛手段的容易程度,防衛過當所造成的損害差距越輕微,處罰相應輕微,嚴重過當,處罰相對較重。
(3)罪過形式:按疏忽大意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間接故意等罪過形式的先后,減輕乃至免除處罰的幅度應是依法遞減。
(4)權益的均衡性及其性質:比較所要侵害的權益與所要保護的權益,是否明顯有失均衡,為保護重大權益而防衛過當,比為保護較小權益而防衛過當,處罰應當更輕。
(5)考慮侵害者不正當程度:例如,防衛以采用重大侵害方式,所侵害的利益超出應保護的利益的正當防衛,只有其他手段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才可能認可其必然性。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量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刑法另有規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規定處罰。)
以上使我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防衛過當的相關法律問題,希望大家能夠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爭,對于主觀惡性小的防衛過當,只應對造成的重大損害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大家在面對防衛過當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2單方起訴離婚需要什么手續,什么情況法院會判決離婚?
2020-11-26協議離婚房屋過戶手續怎么辦?
2021-01-27離婚糾紛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31單方離婚起訴書如何寫?
2021-02-24男方起訴離婚有限制條件嗎?
2021-02-21離婚孩子撫養費多少
2020-12-01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可以放棄監護權嗎
2020-12-08未婚生子撫養權歸誰,怎么確定子女的撫養權
2021-01-12監護權變更協議怎么寫?
2021-03-03變更監護人起訴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28關于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
2020-11-22怎么變更探視權,探視權的時間有哪些規定?
2021-03-23小孩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0-12-07繼子女是什么意思?繼子女有繼承權嗎?
2021-03-07婚內出軌離婚孩子撫養權是怎樣進行規定的?
2021-02-20附帶孩子撫養權離婚協議怎么寫
2020-12-20最新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是什么?
2021-03-24夫妻財產如何分配
2021-02-25夫妻財產協議書范本2020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