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欺詐消費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務如果有欺詐行為,要對消費者進行3倍賠償,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新消法規定消費欺詐3倍賠償是獲賠的最低限度。從立法目的來看,法定懲罰性賠償僅是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低限度,而非消費者獲得懲罰性賠償的最高限度。
二、經營者的欺詐行為包括哪些?
經營者在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欺詐消費者行為:
1、銷售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采取虛假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使銷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謊稱是正品的;
4、以虛假的“清倉價”、“甩賣價”、“最低價”、“優惠價”或者其他欺騙性價格表示銷售商品的;
5、以虛假的商品說明、商品標準、實物樣品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6、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
7、采取雇傭他人等方式進行欺騙性的銷售誘導的;
8、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的;
9、利用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商品作虛假宣傳的;
10、騙取消費者預付款的;
11、利用郵購銷售騙取價款而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約定條件提供商品的;
12、以虛假的“有獎銷售”、“還本銷售”等方式銷售商品的;
13、以其他虛假或者不正當手段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三、欺詐消費者會面臨哪些法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由此可見,商家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有很多種,包括提供偽劣產品、惡意提高產品價格和虛假宣傳產品等。按照最新規定,欺詐消費者賠償標準是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三倍,不足500元,按照500元計算。同時,對消費者造成人身傷害的,經營者還要承擔相關費用,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觸犯《刑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婚前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07辦理結婚要多少錢?結婚證多少錢一個?
2021-01-11不準離婚判決書范文
2021-03-10強制離婚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4根據婚姻法規定,分居多久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11離婚訴訟費用由誰承擔?
2021-02-13協議離婚房屋過戶手續怎么辦?
2021-01-27協議離婚程序是什么,具體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1男方起訴離婚有限制條件嗎?
2021-02-21離婚律師費用多少
2021-02-26一份離婚答辯狀范本
2020-11-26新婚姻法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3-04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技巧有哪些
2020-11-15法定監護人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302020年子女撫養費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0繼子女是什么意思?繼子女有繼承權嗎?
2021-03-07離婚子女撫養權協議書2020
2021-01-31離婚孩子撫養權標準
2020-12-16婚后個人財產都包括了哪些
2021-02-15新婚姻法關于分居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