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間接故意能否構成詐騙罪,有兩種學說,即“否定說”與“肯定說”?!胺穸ㄕf”認為詐騙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并且具有以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為目的;“肯定說”則認為間接故意也可以構成詐騙罪。
一、間接故意不能構成詐騙罪的理由
“否定說”的理論基點在于:詐騙犯罪中,行為人的心理狀態均表現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所有權目的,根據我國刑法理論通說,只有直接故意犯罪中方存在著犯罪目的,間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希望意志的核心,反映著直接故意的心理內容,是直接故意的當然組成部分。犯罪目的的存在不僅說明行為人對其行為的社會危害結果已有認識,而且表明行為人積極追求這種預期有危害結果”;“犯罪目的的產生就意味著直接故意的形成,直接故意的性質是由犯罪目的的性質決定的。沒有犯罪目的,便不可能存在犯罪故意的希望意志,也就不會有直接故意。犯罪目的是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所達到的結果的主觀反映。追求犯罪目的的實現,正是希望性故意(直接故意)固有的基本特征。
二、間接故意能構成詐騙罪的理由
“肯定說”立論的基點在于實踐,因為司法實踐中大量出現的合同詐騙罪案例所體現出來的一種新的罪過形式就是間接故意,如行為人無履行合同的能力,但通過欺騙手段與對方訂立合同,騙取貨款。這種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能力和簽約條件,可能給對方造成嚴重損失卻持放任態度,任意與對方簽訂合同,先行占有對方款項,事后又無履行合同之積極行為,并客觀上造成無力歸還他人款項之危害后果,主觀罪過顯屬間接故意。
三、對兩種說法的總結
間接故意亦能構成詐騙犯罪,其理由主要在于:1、刑法目的的要求。刑法的目的在于追求社會的幸福,而非個人的幸福,因此,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之目的無論產生于何時均是非正義的,容忍該種行為,也“有違最大多數人之最大幸福的刑法功利主義總原則”。2、刑法的謙抑性原則的要求。刑法的謙抑性并不是說刑罰越少越好,而是要求刑罰權的行使應限于必要的干預。3、實踐的要求。上述行為人事前對自己的履約能力并無把握,抱著僥幸心理或者隨機應變的態度,于事中或事后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對此種情況,如果一定要求有直接故意才能構成詐騙犯罪,顯然不利于對詐騙犯罪的打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婚前協議書范本簡單版
2021-01-16現役軍人結婚規定有哪些
2020-11-142020國家結婚法定年齡有哪些依據?
2021-01-08離婚調解書怎樣才生效 法院是如何調解離婚的
2020-12-11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01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本
2021-03-05第二次離婚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7訴訟離婚會涉及哪些費用?
2021-01-23新婚姻法離婚孩子歸誰
2021-02-28離婚協議書生效時間是多久?
2020-12-15離婚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14超生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3-01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問題如何解決
2021-02-23雙方離婚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0-11-16協議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寫?
2020-11-29婚前財產的法律規定
2021-03-13過錯方離婚房產如何分割
2021-03-08新財產分割協議書范本
2021-02-01一方出軌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13怎么寫離婚財產分割協議?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