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八十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07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目 錄
????
第一章 總則
????
第二章 調解
????
第三章 仲裁
????
第一節 一般規定
????
第二節 申請和受理
????
第三節 開庭和裁決
????
第四章 附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公正及時解決勞動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
第三條?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事實,遵循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第四條?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者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
第五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第六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
第七條?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請求的,可以推舉代表參加調解、仲裁或者訴訟活動。
????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爭議的重大問題。
????
第九條?用人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拖欠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者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第二章 調 解
????第十條?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到下列調解組織申請調解:
????
(一)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
(二)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
????
(三)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
????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和企業代表組成。職工代表由工會成員擔任或者由全體職工推舉產生,企業代表由企業負責人指定。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成員或者雙方推舉的人員擔任。
????
第十一條?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調解員應當由公道正派、聯系群眾、熱心調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擔任。
????
第十二條?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調解組織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基本情況、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理由和時間。
????
第十三條?調解勞動爭議,應當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對事實和理由的陳述,耐心疏導,幫助其達成協議。
????
第十四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制作調解協議書。
????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并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后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
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
第十五條?達成調解協議后,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
第十六條?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三章 仲 裁
????第一節 一般規定
????
第十七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和適應實際需要的原則設立。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市、縣設立;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在區、縣設立。直轄市、設區的市也可以設立一個或者若干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
????
第十八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制定仲裁規則。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的勞動爭議仲裁工作進行指導。
????
第十九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工會代表和企業方面代表組成。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組成人員應當是單數。
????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
(一)聘任、解聘專職或者兼職仲裁員;
????
(二)受理勞動爭議案件;
????
(三)討論重大或者疑難的勞動爭議案件;
????
(四)對仲裁活動進行監督。
????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下設辦事機構,負責辦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
第二十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設仲裁員名冊。
????
仲裁員應當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
(一)曾任審判員的;
????
(二)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并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
????
(三)具有法律知識、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或者工會等專業工作滿五年的;
????
(四)律師執業滿三年的。
????
第二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負責管轄本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
????
勞動爭議由勞動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雙方當事人分別向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
第二十二條?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為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雙方當事人。
????
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為共同當事人。
????
第二十三條?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結果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可以申請參加仲裁活動或者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通知其參加仲裁活動。
????
第二十四條?當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委托他人參加仲裁活動,應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有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委托書,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和權限。
????
第二十五條?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勞動者,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參加仲裁活動;無法定代理人的,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為其指定代理人。勞動者死亡的,由其近親屬或者代理人參加仲裁活動。
????
第二十六條?勞動爭議仲裁公開進行,但當事人協議不公開進行或者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除外。
????
第二節 申請和受理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
第二十八條?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并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并告知對方當事人。
????
第二十九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并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第三十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將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
????
被申請人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后,應當在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答辯書后,應當在五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未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
????
第三節 開庭和裁決
????第三十一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組成,設首席仲裁員。簡單勞動爭議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員獨任仲裁。
????
第三十二條?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在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將仲裁庭的組成情況書面通知當事人。
????
第三十三條?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回避,當事人也有權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請:
????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的;
????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
(三)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裁決的;
????
(四)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回避申請應當及時作出決定,并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通知當事人。
????
第三十四條?仲裁員有本法第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情形,或者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將其解聘。
????
第三十五條?仲裁庭應當在開庭五日前,將開庭日期、地點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在開庭三日前請求延期開庭。是否延期,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決定。
????
第三十六條?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視為撤回仲裁申請。
????
被申請人收到書面通知,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決。
????
第三十七條?仲裁庭對專門性問題認為需要鑒定的,可以交由當事人約定的鑒定機構鑒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無法達成約定的,由仲裁庭指定的鑒定機構鑒定。
????
根據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仲裁庭的要求,鑒定機構應當派鑒定人參加開庭。當事人經仲裁庭許可,可以向鑒定人提問。
????
第三十八條?當事人在仲裁過程中有權進行質證和辯論。質證和辯論終結時,首席仲裁員或者獨任仲裁員應當征詢當事人的最后意見。
????
第三十九條?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
????
第四十條?仲裁庭應當將開庭情況記入筆錄。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加人認為對自己陳述的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的,有權申請補正。如果不予補正,應當記錄該申請。
????
筆錄由仲裁員、記錄人員、當事人和其他仲裁參加人簽名或者蓋章。
????
第四十一條?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請。
????
第四十二條?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
????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
????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發生法律效力。
????
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
第四十三條?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準,可以延期并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時,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
第四十四條?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
????
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
(二)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
????
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
第四十五條?裁決應當按照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應當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
第四十六條?裁決書應當載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和裁決日期。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
第四十七條?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
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第四十九條?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
????
(一)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
(二)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無管轄權的;
????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
(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
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
????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的,當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第四章 附 則
????第五十二條?事業單位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與本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的,依照本法執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第五十三條?勞動爭議仲裁不收費。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經費由財政予以保障。
????
第五十四條?本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勞動爭議,又稱勞動糾紛,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因實現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產 生分歧而引起的爭議,一般可以分為個人勞動爭議、團體勞動爭議和集體合同爭議。
個人勞 動爭議是指單個勞動者與本單位之間所發生的勞動爭議;
團體勞動爭議是指多個勞動者與本 單位發生的相同的勞動爭議;
團體勞動爭議是指多個勞動者與本單位發生的相同的勞動爭議 ;
集體合同爭議是指工會代表職工與本單位簽訂集體合同或履行集體合同而發生的爭議。
勞動爭議處理,是指法律、法規授權和專門機構對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 ,依法進行調解、仲裁和審判的行為。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爭議處理的基本形 式有以下四種:
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
一、 勞動爭議調解 勞動爭議調解,是專指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對申請調解的勞動爭議案件,依法通過 調解的方式進行處理。
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依法建立的單位內部專門處理勞動爭 議的機構,它在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在用人單位生活中有著相對獨立的地位,在 進行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時,不受單位行政和任何人的干預。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由職 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三方組成。
1 調解委員會的職責和調解受案范圍 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包括:因企業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 工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勞動爭議;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 護的規定發生的爭議;
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調解的其他勞動爭 議。
2 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程序 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要經過申請、受理、調解三個步驟:
(1) 當事人申請。所謂申請,是指發生爭議的勞動關系當事人向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 會主動提出調解勞動爭議的請求,其形式可以是口頭申請,也可以是書面申請。
(2) 調解委員會受理。調解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調解委員會 接到一方當事人的調解申請后,要征詢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弄清對方當事人是否同意調解。 如果對方當事人不愿進行調解,調解委員會應當作好記錄,在3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
第二種情況,對當事人雙方同意調解的爭議案件,要認真審查所申請調解的爭議事項,并 在4日內作出受理與不受理的決定。審查的主要內容是:
當事人申請調解的事由是不屬于勞 動爭議,是否屬于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調解申請有無明確的被訴方,申請 調解是否合理合法,申請的事項在本單位是否有共同申請人等。
經過審查,對于符合條件的 作出受理決定,填寫立案審批表和受理通知書,通知雙方當事人。對于不予受理的,應向當 事人說明理由。
(3) 調解委員會調解。用人單位對于決定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一般按照以下規定和程序進 行調解:
①及時指派調解委員對爭議事項進行全面調查核實,調查時要作好筆錄,并由被調 查人簽名或蓋章;
②由調解委員會主任召開調解會議。調解會議除雙方當事人必須參加外, 有關單位和個人也可以參加協助調解;
③調解會議上,調解委員會成員首先要聽取當事人對 爭議事實和理由的陳述,然后進行調解;
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協議書,協議書一 般要寫明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姓名、單位、法定代表人職務、爭議事項、調解結果及其他應說 明的事項,由調解委員會主任或調解委員以及雙方當事人簽名蓋章,加蓋調解委員會印章, 然后半調解協議書一式三份送雙方當事人和留調解委員會各一份;
⑤調解不成的,應當作好 記錄,并制作調解意見書,說明情況。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案件的時效為30天,30日內 未結束的視為調解不成。
二、 勞動爭議仲裁 勞動爭議仲裁,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對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案件依法進行裁決活動。仲裁 是我國處理勞動爭議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勞動爭議處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設立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法獨立處理勞動爭議的專門機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代表組成。
2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的受案范圍及管轄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勞動爭議案件范圍包括:因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 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的規定發 生的爭議;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由仲裁委員會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一般實行屬地管轄原則。
3 勞動爭議仲裁程序 勞動仲裁程序一般按以下三個步驟進行:
(1) 當事人申請。當事人申請是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先決條件,也是必經程序, 按照《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當事人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以書面形 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提交申訴書,并按照被 訴人數提交副本。仲裁申訴書要寫明的事項是:①職工當事人姓名、職業、住址和工作單位 ;用人單位的名稱、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②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和理由; 證據、證人的姓名和住址。當事人如果由委托代理人申訴,申請時要同時提交有委托人簽名 或蓋章的委托書,委托書要明確委托事項和權限。
(2) 仲裁案件受理。仲裁案件由仲裁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受理。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工作 人員接到仲裁申訴書后,就要對申訴書進行認真審查。審查的主要內容是:
(a)申訴人是否 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
(b)申請仲裁的爭議是不是屬于勞動爭議;
(c)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 是否屬于本仲裁委員會的受理內容;
(d)該勞動爭議是否屬于本仲裁委員會管轄;
(e)申訴書 及有關材料是否齊備并符合要求;
(f)申訴時間是否符合申請仲裁的時效規定。經過審查, 申訴書或申訴材料不齊備或有關材料不明確的,辦案人員應當指導申訴人予以補充。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對于經過審查,符合受理條件的案件,要填寫《立案 審批表》,然后及時報仲裁委員會或由其辦事機構負責人審批。仲裁委員會或其辦事機構負 責人對工作人員報送的《立案審批表》要及時進行審查,自填表之日起七日內作出決定。決 定不予立案的,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制作不予受理通知書,送達申訴人;決定立案的, 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向申訴人發出通知書,并將申訴書副本送達被訴人,要求被訴人在 十五日內提交答辯書和證據。被訴人不按時或不提交答辯書,不影響案件的審理。
(3) 仲裁審理。仲裁審理的程序可以分為三步進行:
(1) 組成仲裁庭
(2) 進行審理準備。
(3) 開庭審理。
4 勞動爭議的起訴 勞動爭議的起訴,是指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經過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而向人民法院 提起訴訟的請求,由人民法院按照司法審判程序對案件進行審理。
《勞動法》第八十三條規 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 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 民法院強制執行。"
三、 人事爭議仲裁 人事爭議仲裁是對人事管理活動中產生的人事爭議進行調解或裁決的行政司法活動。人事爭 議仲裁是由人才流動爭議仲裁發展而來的。人才流動極大地調動了人才的積極性,促進了社 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在人才流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爭議
。隨著人事制度改 革的不斷深入,人才流動爭議仲裁發展而來的。人才 流動極大地調動了人才的積極性,促 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同時,在人才流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爭議。
隨著人事 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流動爭議逐步擴大范圍,成為亟需解決的人事爭議。人事爭議仲 裁是處理包括人才流動爭議在內的人事爭議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手段。它作為一個監督糾錯環 節,是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1997年8月,人事部頒發了《人事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對人事爭議仲裁的受案范圍、組織 機構、管轄以及處理程序等問題做出了規定。根據《規定》,人事爭議包括國家行政機關與 工作人員之間因錄用、調動、履行聘任合同發生的爭議;事業單位與工作人員之間因辭職、 辭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企業單位與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之間因 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發生的爭議;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動爭議 和其它人事爭議。
人事部設立人事爭議仲裁公正廳,處理國務院各部委、國務院直屬事業單 位和各部委直屬在京事業單位的人事爭議,以及跨省際的人事爭議。省(自治區、直轄市)、 副省級市、地(市)、縣(市、區)建立仲裁委員會,負責處理各自管轄范圍內的人事爭議。 目前,許多省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人事爭議仲裁工作,解決了大量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糾紛 ,及時化解矛盾,保障了個人和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了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工作的健康發 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婚前協議書范本
2021-03-17離婚手續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2-09二審離婚答辯狀范文
2020-11-26離婚起訴書范文標準版是怎樣的
2020-11-28異地協議離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15離婚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22訴訟離婚后財產分割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9訴訟離婚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25離婚手續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16怎么認定夫妻感情破裂
2021-03-03離婚律師費怎么收
2021-01-28關于爭奪子女撫養權的取證技巧
2020-12-03離婚后還可以要求增加孩子的撫養費嗎
2021-03-24離婚孩子撫養權的確定原則是怎樣的
2021-01-29什么是子女撫養費,子女撫養費由誰承擔
2021-02-21單獨二胎政策實施時間
2021-02-14撫養費給付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2-03監護人的職責包括哪些方面
2020-11-09單親出生證明怎么開
2021-02-23婚姻法子女撫養權有關規定有哪些?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