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欺詐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案例有哪些?
關于主要的誤認案件:
關于具體的誤認案件,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采用的是掛牌方式,即特征和來源。其中,對商品特性的描述是采取舉例列舉和概括的方式,即列出商品的質量,其他特性用“等”字概括。由于商品特性的內容豐富,文章采取列舉的形式,但實際上它仍然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條款。對商品特性的誤解包括:對商品(含服務,下同)性質、商品質量、商品原材料、成分、商品功能和用途、商品技術、技術特性、商品價格、規格、重量、數量、生產時間等的誤解。
對商品原產地的誤解,是指商標含有國家名稱、地名或者其他表明原產地的因素,但商標申請人并非來自原產地,容易引起公眾誤解。在審查地名的使用是否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時,是否應當考慮地名的通俗性以及地名與商品的具體關系,并在明確排除上述規定后予以制止,在實踐中也存在爭議爭論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定的知名度或者特定的聯系方式,即使不是來自某一地區的申請人申請商標注冊,即使顯得“欺騙性”,也不會誤導公眾,因此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規定不適用。
對商品或服務來源的虛假認定,即對生產來源的虛假認定,能否納入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范圍?如果可以包含,應該在多大程度上定義它?例如,根據現行審查標準,商標中企業名稱與申請人名稱存在實質性差異,在商標評審實踐中被視為虛假承認產地,并通過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的,以誤導公眾為由,駁回以名人名稱或者其諧音注冊的商標。在商標審批實踐中,以虛假認定產地為由拒絕注冊或不予注冊的情況也不少,如“神八樹脂”商標被指定用于未加工的人造樹脂等商品上,商標評審委員會和人民法院認定,在起重機等商品上指定使用“中美”商標,在服裝商品上指定使用“加勒比海盜”商標,在食用油商品上指定使用“千村千鄉”商標上述商標會導致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解,從而拒絕或不予注冊。從詞義上看,生產的來源似乎很難被認定為商品的特征,而且與產地也有明顯的區別。然而,這種誤解的根源在于商標的“欺騙性”,這在性質上與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中的誤解最為接近。因此,對于這樣或類似的案件,是否有必要作出有目的的擴大解釋,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厘清的問題。此外,在上述案件中,有些商標實際上涉及到特定主體的民事權益保護。從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的定位來看,不宜適用本條的規定。如何平衡公共利益與私權的保護,如何在實體正義、程序經濟與社會效果之間做出選擇,從而劃出一個合適的界限,仍然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和厘清的問題。二是《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關于假冒商標的法律法規解釋商標不能注冊和使用的原因,即絕對原因,對于維護商標注冊管理秩序的正常運行,維護商標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根據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的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二修正案》(以下簡稱《商標法第二修正案》)進行比較2001年10月27日,我國現行《商標法》對絕對理由條款進行了多次修改,其中對確權實踐影響最大的是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修改,將“夸大宣傳、欺騙”改為“欺騙”,容易引起公眾對商品的質量和其他特性或原產地的錯誤認識”。從法律術語來看,“欺騙”是指用虛假的言行掩蓋事實,使人受騙;“誤解”是指錯誤的理解。“欺騙”和“誤讀”之間的邏輯關系是什么?不同的定義對于本條適用要件的確定非常重要:一種理解是,“欺騙”與“誤讀”是平行關系,“欺騙”是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核心,“容易使公眾意識到商品質量等特性或不動產”的“虛假認定”不僅是“欺騙”的后果,更是對“欺騙”的進一步解釋,這是一種特定的現象和情形;另一種理解是,“騙”與“假認”是遞進關系,僅“騙”不足以適用該條款的規定,而這種“騙”也應導致“假認”才能適用該條款。
根據最初的理解,現行《商標法》第10(1)(7)條的核心在于“欺騙”。從因果關系來看,“欺騙”是原因,“誤解”是結果。“騙”的根源不是公眾的誤解,而是“名”(商標的形式)與“實”(事物的本來面目)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可以推定公眾會產生誤解,即使公眾沒有意識到(或暫時沒有意識到),也不會影響“欺騙”的存在。根據第二種理解,“誤解”是該條款的核心。商標欺騙是指相關公眾,即商標指定的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和消費者。按照虛構的“理性人”(即具有常識、經驗和能力的人)的判斷標準,只有當相關公眾有了錯誤的認識,影響了自己的利益時,這種“欺騙”才能在消費者行為過程中被法律制止。在《商標法》第二修正案的框架下,除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項、第十條第(八)項、第十條第(二)項、第十條第(十一)項、第十條第(二)項有關商標審查標準的規定外,關于“誤認”的規定都有,即商標標識含有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名稱、國家,國家、國家、國家地名、商品特征描述等不適用于國家名稱、地名和顯著性條款,但它們確實會導致誤解。在法律適用方面,適用《商標法修正案(二)》第十條第一款第八項的規定。在現行《商標法》對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作出調整的情況下,應當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誤解”剔除,納入本條規定的范圍。同時,要對這些誤解進行分類,細化認定標準,統一法律適用。此外,應特別注意本條與上述條款之間的協調,并劃定這些條款之間的適用界限。根據法律適用的一般原則,特別規定優先于一般規定。在適用現行《商標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七)項、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六條時,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十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六條的規定比較明確,而第十條的規定,第1(7)款相對有原則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如何規避風險
2020-12-12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交通事故需要賠償哪些費用
2021-02-07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和外國人結婚國內能查到嗎
2021-01-12工作期間腦出血如何賠償
2021-01-12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保險公司克扣員工工資怎么處理
2021-02-10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續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