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身傷害的發生,既可能是由于犯罪活動中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如故意傷害、謀殺、強奸、搶劫、綁架、綁架等)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民事一般侵權行為中人的傷殘或死亡,或者是國家機關履行職責造成的而他們的員工,或按產品質量除此之外,還有人身傷害的交通事故和工傷事故。就民事責任而言,因違法犯罪行為或者其他傷害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應當依法給予賠償;同時,這種傷害也會給受害人及其親屬造成精神損害,但是否對這種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一直是民法界討論的焦點,引起了理論界和司法界的廣泛關注。所謂精神損害,是指民事主體的精神活動受到損害。精神是與物質相對應、與意識相一致的哲學范疇。它是社會存在所決定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和成就的總稱。法律意義上的精神主要是指精神活動,往往與精神損害及其后果相聯系。因此,侵權行為侵害了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權利,破壞了自然人的身心精神活動和自然人、法人維護其精神利益的精神活動,導致被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害也會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其特定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受到非法侵犯,致使其人身權益受到損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的民事法律制度,并要求犯罪人通過財產補償給予救濟和保護。(1) 精神損害賠償的賠償功能雖然精神損害是無形的,不能用財產來衡量,但設立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是以財產的形式對被害人遭受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它能明顯地填補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喪失,使損害更有效地平息下來。金錢作為衡量價值和權利的一般尺度,可以成為滿足受害人個人和精神需求的物質手段。金錢賠償雖然不能彌補被害人的精神損害,但可以使被害人在其他方面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享受。因此,在本案中,金錢賠償是民法上滿足被害人的有效途徑。這種需要的滿足是為了安撫被害人的精神創傷,撫慰其精神創傷,克服精神創傷對被害人的負面影響。對于精神損害來說,雖然造成的損害是無形的,但有時無形的損害比有形的損害更具破壞性,對受害人的負面影響也更長、更深。如果不對侵權人實施懲罰性制裁,將對被害人極不公平,不利于被害人的保護,因此,有必要使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懲罰功能。同時,確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具有現實的可行性和合法性。行為人人人身傷害行為的主觀狀態是故意和過失。行為人的人身傷害行為客觀上不僅損害了被害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而且導致了被害人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加害人的人身傷害也會造成間接受害人的精神損害。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行為造成被害人及其親屬人身傷害和精神損害的后果在法律上具有因果關系,構成了賠償責任的依據。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整容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2020-11-28勞動法試用期辭退工資結算怎么算
2021-02-24發生勞資糾紛怎么辦
2021-03-13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私人租地合同協議書沒有合同期有效嗎
2020-12-05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分居半年可以起訴離婚嗎
2020-12-22行政處罰書下達多久可以執行
2021-02-26車輛財產損失民事起訴狀
2020-11-24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公攤面積最后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你造嗎
2021-02-06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