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的標準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死亡賠償金按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計算被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按20年計算。但60歲以上的,每增加一年減一年;75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死亡賠償是對受害人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生命(死亡)權喪失的賠償。公民從出生到死亡,依法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生命權是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任何生命權的喪失都是民事行為能力的喪失。因此,死亡賠償的本質是建立在受害人民事權利能力喪失的基礎上的。對肇事逃逸的情況要從嚴處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將受到更嚴厲的處罰。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準,按照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根據受害人身份確定,賠償標準為二等一等;城鎮居民按照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賠償;二是,農村居民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算。普通戶籍補助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計算,農村戶籍補助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計算。應該說,在同一事件中,采用不同的標準對受害人進行賠償是有問題的,但這是一個規定。什么是最高法院的戶籍,死刑是由“繼承損失論”來確定的。經確認,死亡賠償金是對未來收入減少的補償。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農村戶籍人員在城市就業或落戶定居的情況與城市戶籍人員的情況沒有區別。因此,以死者的慣常居住地作為適用城市標準或農村標準的條件,更為公平、實用,也更符合立法初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根據客觀計算方法,以定型賠償模式確定了死亡賠償金的賠償標準和賠償期限,具體為:一次性賠償20年,死亡賠償金固定,受害人60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減一歲,75歲以上按5歲計算。死亡賠償的對象是剩余壽命,但不完全是剩余壽命。年齡太小的,20年后補償期滿,年齡較大的,每增加一歲,補償金減少一年。死亡賠償金的計算公式為:
(1)城鎮居民: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60歲以上(實際年齡-60歲);75歲以上,5年]
(2)農村居民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n[n:60](3)60歲以下的死亡賠償金=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年。
(4)60-75歲死亡賠償金=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實際年齡-60歲)]。
(5)7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賠償金=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年。“高不低”的特別賠償原則第三十條規定了特殊情況下死亡賠償金和傷殘賠償金的標準。死亡賠償金和傷殘賠償金的計算方法不一致,被害人證明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法院所在地標準的,傷殘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居住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數額較低的,可以按照其居住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有關標準計算法院應當支付的標準賠償金盡可能多的賠償受害者。
死亡賠償金的性質
新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相抵觸的規定將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司法解釋。
傳統的“失去教養”和“失去繼承”理論。“失養”說認為,由于被害人死亡,被害人生前供養的未成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的成年近親屬死亡,喪失了生活來源,財產受到損害,侵權責任人應當賠償損失。然而,在許多情況下,受害人沒有近親來贍養。為了平衡利益,法律規定,侵權責任人還應當賠償受害人近親屬死亡所造成的精神利益損害。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和《精神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基本采納了這一理論,將死亡賠償金界定為精神損失。根據“遺產喪失”理論,侵害他人生命導致死亡,不僅侵害了生命本身的利益,而且造成了被害人在剩余生命年內收入的“逃逸損失”,即因被害人共同居住的家庭共同體而造成的財產損失。因此,死亡賠償金應當是一種物質損失。我國《國家賠償法》確立的賠償原則是受害人物質損害的范圍,這一原則也將死亡賠償金納入賠償范圍,即決定了死亡賠償金的財產狀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事故責任人向法定繼承人或者其他有繼承權的人支付的固定數額的死亡賠償金。訴訟費用由肇事者承擔。上述知識是小編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閱讀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虛假出資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2021-01-07村干部強行征地合法嗎
2021-01-06逆向工程是否構成商業秘密
2020-12-25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拆遷公司收入怎么計算營業稅
2020-11-11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只有繼承公證書沒有過戶的房產能抵押嗎
2020-12-10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事業單位無社保的裁員補償標準
2020-11-15保險理財產品有的種類
2021-01-22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保險標的轉讓未通知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1-04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爭議仲裁案代理詞
2020-12-19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