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朱某與洛陽某房地產公司簽訂了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約定了建筑面積、安置面積和恢復面積,并經洛陽市公證處公證。朱于2015年9月交付了住房差價。
2016年1月,朱某在辦理入住手續時得知,原本應該為他安置的606房已經賣給了他人,他被安置在7樓。如雙方有爭議,朱某起訴,法院經審理查明,判決朱某勝訴。案例分析:拆遷雙方基于意思自治原則簽訂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拆遷人和被拆遷人都應當積極履行職責。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是民事合同,依法簽訂的民事合同受法律保護。本案中,拆遷人將約定的安置房出售給第三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提醒:
為防止拆遷人在簽訂補償協議后違約,建議被拆遷人選擇現有房屋安置或貨幣補償的方式。被拆遷人選擇現有房屋安置,被拆遷人違反合同的,被拆遷人可以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法律法規: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合同法》和《民法通則》都有如下規定:
1;協議簽訂后,不存在可以撤銷或無效的法律情形,故不允許撤銷回去。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按照條例的規定,就拆遷補償、補償金額、安置面積和地點、搬遷期限等簽訂協議,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
房屋拆遷過程中,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的補償安置協議,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民事合同范疇,應當遵循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無法定可撤銷或無效理由的,為有效合同,雙方應按約定履行,不得隨意反悔。根據《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和《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銷或者變更拆遷補償協議:。重大誤解: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變更或者撤銷。明顯不公平:拆遷當事人在簽訂補償安置協議時明顯不公平的,拆遷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受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危險的手段,變更或者撤銷一方當事人訂立的合同,致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其真實意思而訂立合同。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預售合同的效力
2021-02-20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最新交通事故起訴有效時間
2020-12-07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輕微傷可以自訴嗎
2021-02-03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保險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酒駕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5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