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賴以生存的基本生產資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土地為生。沒有土地,他們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分配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已經領取的土地補償款。在確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時,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要求繳納相應份額的,給予扶持。”從這一司法解釋可以看出,只要我們有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就可以要求相應的土地補償份額。然而,對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在民法解釋學中被稱為不確定性概念。也就是說,雖然已經找到法律或司法解釋的規定,但概念的適用條件或范圍并不明確。需要根據司法公正和利益平衡的理念以及案件的具體情況,通過解釋的方式進一步確定這一理念的合理含義。因為土地是按照當地居民的戶籍進行分配的,所以征地補償也應該以戶籍人口和土地保障功能為依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只要不遷出戶籍,不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重新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就有權依法要求征地補償原戶籍。如果土地被征用而得不到相應的征地補償,作為農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將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庭審中,原告陳某提供了公安局派出所出具的戶口簿和公安局出具的居民身份證,均證明原告地址為婚前村組。雖然原告陳某于2008年11月底結婚到外村,但這不應影響其在被告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因為她的戶籍一直在村組,沒有遷出,也沒有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而被起訴新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或者社會保障制度。經審理查明,她在村里修路時,還作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繳納了修路費,并向村集體履行了相應義務。筆者認為,根據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原告陳某應享有村集體相應的權利。因此,應承認原告陳某為被告村組成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條規定,婦女結婚,在承包期內新居未取得承包地的,用人單位不得收回原承包地。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苗木補償費等,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并支付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安排,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以上內容是對“已婚婦女還可以獲得征地補償”問題的回答。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閱讀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軟件產品登記測試報告取消了嗎
2021-01-16代理交通事故律師業務范圍
2021-02-14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怎么看匯票是否附有追索權條款
2021-03-12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婚姻關系如何順利解除
2020-11-12勞動合同到申請解除勞動合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4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職工每個月失業保險領多少錢
2021-02-13投保人應該怎么選擇保險公司
2020-12-23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分紅險幫您巧理財
2021-02-19承包合同到期是否就自然解除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