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楊某是一名在公司工作了5年的農民工。考慮到收入問題,他決定離開公司和朋友做生意。不過,公司以楊某投資買房供其居住為由,拒絕了楊某的辭職申請。因此,楊某與公司領導達成協議,讓公司出售房產,并愿意與公司平分收益。2018年3月1日,楊某接到公司通知,稱該房產已出售,并收到50萬元轉讓款。
同年5月1日,楊先生通過中介公司與天河區某樓盤業主李先生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并支付定金5萬元。但在交易過戶中,房產登記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楊某名下有房產,不能再買房子。經查,原公司未能出售房產a,故將其用作公司宿舍。最終,由于楊某沒有購房資格,交易失敗,業主李某沒收了定金5萬元。楊某說,他對業主的行為很不滿,但最終還是拿不到押金。實際上,本案的大部分責任都歸于楊某本人。該專業律師表示:楊某在購買房產前,應注意核實自己的購房資格,確定自己是否具備購房資格。即使不能確認自己的購房資格,如果因購房資格無法成交,也可以在合同中提前與業主約定,以減少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避免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上述二手房銷售稅糾紛。
案例二:張某和女友決定在廣州購買婚房,看中了業主張某的房產。業主沒有帶房產證,但在他的記憶中,房子好像已經5年了,于是他“準確”地通知了張某。當日,買賣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約定繳納稅款。
但雙方在辦理二手房過戶登記手續時,發現房產證登記時間不足5年,需繳納營業稅。業主李某仔細查看房產證后發現,自己誤將建設時間(2005年)記為登記時間,認為營業稅(10萬元左右)過高,于是回去提議取消交易。買主張某拒絕,并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業主李某繼續辦理交易過戶手續。最后,在法院的調解下,買受人張某主動多交了2萬元,并各自繳納稅款,完成了交易。房產出售前,業主應核對房產證上記載的登記時間和契稅繳納證明上注明的時間,不得自以為是;對于購房者,在簽訂合同前,應要求業主提供房產證和契稅繳納證明房產證的交易,或到房地產登記部門和稅務局咨詢房產稅的交易情況。此外,買賣雙方還應當約定按照國家規定承擔相應的交易稅。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工傷評殘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1土地抵押貸款到期已還檔案是否可以銷毀
2021-01-05村里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5股權融資包含無形資產嗎
2020-11-28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服刑人員假釋考驗期內應遵守哪些規定
2021-03-11醉酒駕車怎么判斷
2020-12-10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當事人給對方造成締約損失怎么辦
2021-03-12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
2021-01-28取消戶籍怎么辦理
2020-11-24非法侵入住宅罪量刑
2021-01-04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房產抵押貸款只能5年嗎
2021-03-18銀行監督機構從業人員需承擔哪些法律職責
2021-02-17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