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密度和私密性
除了日照、通風等因素外,房屋之間的距離還必須考慮視線的干擾。一般來說,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24米以內可以分辨對方,12米以內可以看到對方的容貌。為避免視線干擾,多層住宅的房間間距不應小于24米,高層住宅的橫向間距應大于20米。另外,如果設計上不慎重考慮,塔樓的側窗和前窗往往形成“通視”現象,在選房時應注意。
2。居住區配套公共建筑是否方便合理,是衡量居住區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消除城市交通對小學生上學的威脅,應在較大的居民區內設立小學,居民區與小學的距離應在300米左右(近則擾,遠則不方便)。對居民每天光顧的蔬菜店、食品店、小超市等基層商店要進行配套服務,服務半徑不超過150米。居住區環境綠地率有一個重要的剛性指標,是指居住區內各類綠地所占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綠地不包括陽臺和屋頂綠化。一些開發者會故意混淆這兩個概念。由于住宅綠地具有遮陽、防風防塵、殺菌消毒等重要作用,相關規范規定新建住宅小區綠地率不得低于30%。北京郊區住宅小區綠地率要達到35%以上。如果城區附近居民小區綠地率能達到40%甚至50%,難度會更大。在居住區規劃中,居住區布局要合理。為了保證每戶都能獲得所需的日照時間和日照質量,要求條形住宅的長軸與外墻保持一定的距離,即日照距離。北京市帶狀房屋日照間距為1.6~1.7h(H為前排屋檐與底層屋檐的高差)。塔樓采用日照距離大于等于1H的標準。如果房子的日照距離不夠,北房子的一樓就得不到有效的日照。
5。居住區交通分為人車分流和人車混合兩種類型。目前,作為樓盤賣點的“人車分離”是指汽車直接進入小區外的地下車庫,且不存在汽車與行人的干擾。由于小區內沒有車輛通行、停車和噪聲的干擾,小區內的人行通道具有休閑功能,可以大大改善小區的環境質量,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
對于混合交通的居住區,有必要檢查該區域的主要道路是否設計為“通暢”,以防止過境交通流對居住區的干擾。一般原則是,露天停放的汽車盡量不要進入居住組團。如果停車場必須靠近住宅,則應盡可能靠近山墻,而不是住宅前面。此外,停車場分為租賃和購買。購房者有必要明確:車位的月租金是多少;如果購買,以后每月的管理費是多少,再仔細算一筆賬,決定是租還是買。閱讀以上內容對您有幫助嗎?當你買房子的時候,你應該小心并且是一個聰明的買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人未及時申報工傷怎么處理
2020-11-19動遷房是拿到產證3年后,才能上市嗎
2021-03-21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是什么
2021-03-19交通事故鑒定費和訴訟費還誰承擔
2020-12-06放棄繼承聲明能反悔嗎
2020-11-16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保險格式合同有沒有效 誰說了算
2021-01-25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
2021-01-31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土地轉讓新政策是什么
2020-12-26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農村征地時,誰是有權主體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