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堅持“兩個原則”,切實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任何一方當事人對調解有異議的,不得調解。第二,調解必須合法,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民的利益。在現實生活中,司法活動容易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和干擾。人際關系的影響、親友的面子、個別領導的問候等因素不僅影響調解工作,也考驗調解員是否出于公共利益。從社會心理的角度看,當當事人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時,他們的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最容易引起對執法的抵觸和怨恨。不公不僅是執法的敵人,也是調解的敵人。一旦各方意識到這一點,必然會導致失衡。只有堅持公正調解,才能維護司法公正。第二,處理好三者關系,樹立規范調解的理念。正確處理法官中立與調解的關系。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要保持中立和文明,嚴格執行審判紀律,保守審判秘密。在對待當事人的態度上,要改變以往法官依職權高于他人的觀念。我們不應該有偏見。要有文明的語言,充分尊重當事人的主體地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當事人對法官中立性的合理懷疑。在訴訟調解過程中,法官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志。如果當事人堅持不愿調解,就不應強迫當事人調解,更不應以判決結果壓制當事人,從而違背訴訟調解制度的宗旨。但是,如果雙方確實達成調解協議,雖然當事人一開始不應強迫當事人調解,但他急于維權,不愿接受調解。法官還應積極行使解釋權,積極引導。在訴訟調解過程中,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監督職責,嚴格調查核實具體參與調解個人的代理人或者代表資格的權限,認真審查協議結果,在不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三是做好庭前準備,做到事半功倍。調解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收集案件信息,了解糾紛的性質、原因和過程,了解雙方當事人的個性,找出當事人的誤解和問題癥結。這一過程是調解的基本環節。如果一味干預,做好調解工作也不容易。相反,由于對整個過程和當事人的情況缺乏了解,調解會陷入被動,當事人對司法機關失去信任,拒絕接受調解。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要始終把解決當事人爭議、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作為神圣職責,親切接待當事人,真誠理解,妥善安排,做到急、想當事人。真誠的情感會營造溫和默契的調解氛圍,無私奉獻的精神會贏得當事人對調解人員的尊重,有利于調解工作的順利進行。訴訟調解的效力與當事人自發的民事調解的區別在于,司法調解員能夠自覺運用法律規定進行調解,了解當事人的法律原則,提醒和教育當事人,只有通過法律手段,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他們能不能解決糾紛,保護自己的利益和任何其他糾紛過激的行為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損失。調解員必須熟悉法律,在調解糾紛中表現出熟練的法律適用知識和技能。只有堅持依法調解,當事人才能信任調解人,達成滿意的調解方案。第四,運用調解技巧,確保公平和效率。
1。創造一個交流平臺來促進同理心。
調解員應使雙方產生同理心,以促進相互理解。角色移情是指在改變對當事人的理解時,讓當事人想象自己處于對方的角色中,從對方的立場和角度理解問題、體驗情感。要想通過調解解決問題,首先要讓雙方互相理解、互相讓步,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讓自己的思維跳出只看到自己利益的小圈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彼此的理解,達到和解的目的。在調解過程中,如何讓當事人把斗爭變成一塊玉帛?還需要以法律規定為準繩與當事人溝通,幫助當事人厘清糾紛的因果關系,理解其不當言行,對于對方的侵權行為如何訴諸法律,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采取非理性的行為。調解員分析利弊,精心解釋往往帶來好的效果,可以避免一些毫無意義的糾紛。在實踐中,我們也要注意,調解員的詳細分析不等于全面,但在有限的時間內,面對“剪不斷、管亂”的復雜疑難民事糾紛,要善于化繁為簡,化繁為簡,用好易為當事人分析語言,使當事人能夠理解。不同類型的案件,不同的調解技巧
民事案件可分為人身糾紛案件和財產糾紛案件。個人糾紛案件以婚姻案件為例。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應在堅持先調解后調解、感情完全破裂時允許離開、離婚前允許離開三原則的前提下,運用以下調解技巧:,在夫妻感情沒有完全破裂的情況下和解:
首先是家庭影響法。對于重視親情的當事人,要善于利用子女的負擔和親情的作用,以及贍養和勸說老人的負擔。對于涉及經濟因素、婚外情等問題的當事人,告知夫妻雙方不僅有愛情因素,還有家庭因素,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并告訴他們如何正確消除夫妻矛盾和自我調節的方法。第二是矛盾分析與預警相結合。對不愿意離婚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責令其主動向提起離婚訴訟的另一方承認錯誤,保證悔改、請求原諒;同時,應當根據重大矛盾或者瑣事分析提起離婚訴訟的一方離婚的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離婚是否值得勸說;幫助引導他們回憶雙方幸福的婚姻生活,同時幫助他們回憶和挖掘彼此的優點。三是心理溝通。一是取得當事人的信任,這是調解成功的前提。如果法官贏得他們的信任和青睞,當事人將聽取法官的意見。二是看透當事人的真實想法,把握重點,這是調解成功的階梯。作為法官,在整個審判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思維要清晰,提問要精煉準確。要認真觀察當事人的言行,從當事人的陳述和激烈辯論中看透當事人的真實想法,了解矛盾焦點,找準調解切入點,因勢利導,達到調解目的。三是正確區分是非,提出合理的方案,促進雙方達成協議。
在審理財產類案件時,應采取以下調解技巧:
一是“背靠背”調解法。對于人身傷害賠償案件,雖然賠償金額不大,但雙方都想爭面子、爭口氣。采取“背靠背”的調解方式,可以避免正面沖突的發生。分開指導教育,有利于促進雙方態度親近。二是“換位”調解。要找準切入點,平衡利益分配,引導雙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比照心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賃租金可以抵債嗎
2020-11-23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不動產侵權是否存在訴訟時效
2021-01-28虛擬股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5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擔保公司貸款需要抵押物品嗎,費用有哪些
2021-01-17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什么是網絡投保
2021-01-15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法院判決國內首例“二次理賠保險官司”
2021-03-14保險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