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名股東的概念和法律地位在我國公司法及其解釋中,沒有對隱名股東一詞進行界定和解釋。隱名股東是指不披露姓名或者名稱,以他人名義向公司出資,享有公司股東權益,但實際股權未在公司章程中登記、公告的公司股東,股東名冊和工商部門雖然在我國法律法規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中很少出現“隱名股東”的表述,但事實上,從《公司法》的規定不難看出,我國《公司法》承認隱名股東的存在。第三十二條規定:“股東名冊記載的股東,可以根據股東名冊要求行使股東權利。公司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規定》指出,股東因未在工商檔案中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工商登記并不是確定股東資格的唯一標準
事實上,在我國《公司法》和各級法院的司法解釋中,隱名股東往往以實際投資者的名義出現,第二,隱名股東對第三人的法律風險。出于種種原因,隱名股東希望把自己隱藏在顯明股東的背后。中國法律承認這種現象的存在。隱名股東從現在起能安心嗎?不要這樣。事實上,作為隱名股東,公司股東的權益是有限的,但他們不必像其他股東一樣對公司承擔同樣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隱名股東不享有投資權益2)顯性股東可以對公司、其他股東和第三方行使股權,從而控制公司。隱名股東要行使自己的權益,需要經過漫長的訴訟過程
根據外部性原則,公司法優先保護第三人的利益,而隱名股東不能以名義投資者不具備股東資格為由對抗善意第三人,隱名股東糾紛引發的糾紛中存在兩種利益關系。一是公司內部股東權益,二是公司外部相對人的信托利益。當兩種利益沖突時,信托利益的保護應優先于股東權益的保護。在公司外部法律關系中,法院主要遵循外觀原則,注重維護公司協會法律關系的穩定,平衡各方利益,優先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這一審判原則為隱名股東在第三人面前設置了權利壁壘,使隱名股東不能作為公司的實際股東在第三人面前善意抗辯,如果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持股協議對股東資格不明確,則必須承擔喪失公司權益的風險和法律后果,隱名股東的出資可以按借貸關系處理根據現行法律法規、案件審理司法解釋和實際案例,隱名股東資格認定的主要條件是:1)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有明確的隱名股東為公司實際出資人的意圖;2)隱名股東已實際履行出資義務對公司的義務<3)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隱名股東的資格<4)在上述條件下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如果公司直接向隱名股東分紅或承認隱名股東行使權利,隱名股東資格認定更具說服力和可信度以上是小編對相關問題的回答。當顯性股東轉讓股權時,第三人善意取得,公司的隱名股權不能對抗第三人,這是隱名股東的一大風險。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21交通事故同等責任賠償
2021-02-17第二次起訴離婚訴狀
2020-12-14協議管轄的范圍有哪些
2021-01-13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3歲男童遭母親男友虐打,同居期間虐待孩子屬于家庭暴力嗎
2020-12-26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公司搬遷可以和孕婦解除合同嗎
2021-03-14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有什么規定
2021-02-12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