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外資企業并購境內企業的交易勢不可擋。為適應經濟領域的實際需要,我國商務部制定了外商投資企業并購境內企業的有關規定。“資產并購”的概念也出現在一些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中。但如何界定資產并購,股東在資產并購中享有哪些權利呢?如何保護這些權利尚不清楚。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首次引入了關于資產并購退出權的規定,即公司轉讓主要財產時,異議股東享有退出權的制度。它突破了原有的股東不得退股的法律觀念,也為股東權益保護提供了制度接口。1、 資產并購的概念與特征。資產收購是指一家公司(通常稱為收購公司、收購公司)為取得另一家公司(通常稱為被收購公司或目標公司)的經營控制權,并取得另一家公司的主要資產、主要資產和其他資產全部或實質上全部資產的投資。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對資產并購有表決權,并依法享有收回股權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根據支付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現金為對價轉讓標的公司資產和以股份為對價轉讓標的公司資產兩種形式。結合國內外立法(主要是美國公司法)以及我國現行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資產并購的法律特征:1、交易涉及被并購公司管理控制權的轉移。因此,該項交易應經被收購公司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即被收購公司股東有表決權。2.作為少數服從多數的補充,被收購公司的少數異議股東有權在資產并購中收回股權(或評估權)。3.資產并購完成后,被收購公司的法人地位一般仍然存在,被收購公司一般不承擔被收購公司收購資產后的債務。除非雙方另有約定,并且在不損害被收購公司債權人利益或者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有明確例外。4.資產并購涉及公司經營控制權的轉移和集中,受《合同法》和《公司法》的規制。同時,可能影響市場競爭的大規模資產并購也受到反壟斷法的規制。2、 我國流動資產并購中股東權益保護的立法缺陷1。資產并購的概念尚不明確。在我國,從公司并購的角度對資產并購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實踐中使用不同的術語,往往與產權轉讓、資產出售、資產轉讓等概念相混淆。資產并購的特殊性與一般的產權轉讓、資產出售或轉讓沒有區別,導致了理論和實踐上的混亂。資產并購的概念不明確,弊端明顯。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法律規范的確立和適用遵循法律的邏輯推理,明確的概念是法律邏輯推理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對資產并購的明確界定,就不可能為資產并購制定專門的法律規范,更談不上對資產并購中股東權益的保護。2.沒有明確規定股東在資產并購中擁有合法的表決權,股東大會、董事會和法定代表人的決策權劃分不清。現行《公司法》沒有明確將資產并購納入股東有表決權的公司股東會的法定職權,更沒有將資產并購納入股東會的特別決議,使被收購公司的股東在涉及公司管理控制權轉移的資產并購中不具有法定表決權。《公司法》有關規定對具體問題的適用也有限。3.資產并購中股東有表決權和退股權的“資產”沒有明確的定義。定性和定量的衡量標準和評價因素,使得股東是否具有合法的表決權和退股權具有不確定性。我國現行《公司法》對股東享有表決權和退股權的資產種類沒有明確規定。公司法所稱主要財產中的“主要”是定性規定還是定量限制?公司的主要資產有哪些特點或份額或比例?在實踐中,很難判斷和操作。因此,什么樣的資產處置由股東大會表決,什么樣的資產處置由公司董事會決定。現行《公司法》的適用仍然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可操作的答案。在交易決策、股東權益保護等方面,也無法明確區分資產并購與公司常規經營中的其他資產處置。不能保證股東表決權和回避權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實踐中容易糾結,增加當事人的訴訟成本,浪費法院的審判資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幾種民事糾紛處理方式優缺點分析
2020-11-14勞動爭議調解的步驟是什么
2020-12-03小企業應付票據的核算
2020-12-27<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法定贍養人
2021-02-19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用人單位單方面調崗降薪勞動者如何應對?
2021-02-28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棚戶區改造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4公益拆遷是什么,公益拆遷補償低嗎
2021-02-08公司拆遷補償工資怎么算
2021-02-22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是按人口算還是按實際面積算
2021-01-14拆遷安置房辦產證要多少錢
2021-03-06買的安置房要拆遷了怎么辦
2020-11-12沒有土地使用證拆遷補償款會發放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