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原告張某和被告李某均為西安某儀器公司的股東。2008年3月9日,原告張某(轉讓方)與被告李某(受讓方)簽訂《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轉讓方將股權一次性轉讓給非受讓方,轉讓價格為原值,即:人民幣壹拾肆萬元。股權轉讓后,受讓人取得公司相應的權利,承擔公司相應的義務。同時,轉讓人放棄原股東身份的所有權利和相應義務。”之后,被告向原告支付了5萬元過戶款。同年3月14日,被告李某向原告張某開具借據,稱“欠張某9萬元,半年內付清”。但截至2008年9月15日,被告仍未歸案。之后,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返還債務。庭審中,原告提供了借據等證據。被告辯稱債務屬實,但根據公司股東會決議,原告應先與公司結清個人賬戶,被告方才能向原告支付9萬元股權轉讓費。被告提供原告簽署的股東大會決議作為證據
辦案經驗
上述法院判決合法、有根據、公正合理。從本案中,我們可以對法院審判實踐中不同的法律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正確把握法律關系是審理民事案件的前提。眾所周知,民事案件的起因是民事案件的名稱,它反映了案件所涉及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是人民法院對訴訟糾紛所包含的法律關系的概括。當案件提交法院時,法院首先要確定的是案件的起因。法院將審議和處理訴因范圍內的法律關系。超出訴訟事由范圍的法律關系不能一并處理。這是法庭審判的常識。因此,正確區分不同的法律關系對于保證審判的程序公正尤為重要。上述案件的案由為股權轉讓債務糾紛,法律關系為債權債務關系。被告辯稱,根據股東大會決議,原告應先在公司結清個人賬戶,被告方才能向原告支付股權轉讓費。最后,法院認為,被告辯稱原告未解決公司財務原因與本案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不予處理。法院的訴訟是正確的,理由如下:被告的論點涉及兩個法律關系:個人賬戶是否結清,由此引發的法律關系屬于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勞動爭議法律關系,而股東大會決議確定的股東權利義務是公司內部多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最重要的是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本案屬于兩個自然人之間的債權債務法律關系。性質上的差別是顯而易見的。它與法律關系的構成要件(主體、權利義務的內容、客體等)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法院的判決無可厚非
法院認為債權債務的法律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將股權轉讓給被告的事實,有股權轉讓協議和債權證明支持,被告承認債權的事實屬實。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償還欠款9萬元,有明確的事實和充分的證據支持。至于被告辯稱原告未與公司財務解決糾紛的原因,因與本案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而不予處理。后來被告被判令償還9萬元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終結審查決定書適用情形
2020-11-20網上怎么向勞動局投訴
2021-03-14租房收定金反悔怎么辦
2020-12-10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拆遷公司和拆除公司有什么不同
2020-12-04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賠對方7320元 保險公司僅付2139元
2020-11-09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買了保險之后可以退保嗎
2021-03-05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拆遷補償協議是不是買賣合同
2021-01-03國家有明確規定征地拆遷的主體是誰嗎
2021-01-10拆遷房屋沒得到安置怎么辦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