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仲裁是指經濟糾紛的雙方在糾紛發生前或發生后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做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行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法律咨詢】
您好,請問,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律師解答】
通過對人身保險合同實務的法理分析,探討了人身保險合同簽訂過程中誰為要約方與誰為承諾方的問題,提出保險公司為要約方投保人為承諾方的觀點;同時認為保險公司簽發保險憑證是完善合同形式的步驟而非對合同實質內容審查、修改的程序,投保人預交保險費實質上是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條件,同時也是投保人的合同義務。總體上認為,人身保險合同存在的效力問題不是個別問題,而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其產生源于保險公司偏重自身利益的考慮,同時也由于法律規定欠缺操作性,為此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一、人身保險合同效力問題的提出
合同的效力,通常是指某一合同當事人簽訂的合同是否發生效力或者是否被依法撤銷或確認無效的問題,這時候我們所指的合同效力僅指某一具體合同的效力。
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一般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與上述合同的效力并無不同。但本文所述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不是指某一具體合同的效力問題,而是指人身保險合同從何時生效的問題。因為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時間的不一致,已經不再是個別合同出現的效力問題,而是帶有普遍性、且嚴重影響到被保險人正當權益的問題。
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是,投保人交付首期保險費后,在保險人簽發保險單之前,被保險人出了險,保險人是否應承擔賠付保險金額的責任?深圳的一起人身保險案糾紛即非常典型,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投保人購買某保險公司20萬人壽保險及20萬附加人身意外傷害險,在交付部分保險費及體檢合格后、保險人簽發保險單之前,不幸遇害身亡,保險人以合同未成立為由拒絕承擔保險責任。一審判決原告敗訴。該案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和探討。原被告之間的保險合同究竟是否成立與生效?
依照《合同法》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而承諾的生效是以承諾通知到達受要約人時起算的。那么,人身保險合同的承諾,何時才算到達了要約人?在實踐中,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的理解顯然是不一致的,但保險公司并未就此給投保人以足夠清楚的說明,由此導致糾紛發生。
二、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人身保險合同之所以存在效力問題,是因為投保人一方(包括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對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時間認識不一致造成的。投保方認為從其申請保險并被保險公司或其代理人受理時起,合同即已成立并生效;而保險公司則會根據不同情況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處理:在受理投保申請至簽發保單前未發生保險事故時,合同生效時間按照保險公司或其代理人受理投保人申請時開始;但若發生保險事故,則按簽發保險單時開始。
1、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一般情況下,合同成立的時間即為合同生效時間,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有特別約定的,合同的生效時間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即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受法律保護。
而合同的成立又是從承諾生效時開始的,人身保險合同亦然。《保險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成立的合同隨即生效為一般情形,但法律有規定或當事人有特別約定的,依照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就人身保險合同而言,其成立并不表明生效。保險公司都把投保人交納保險費或者首期保險費作為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條件,以下將專門論述。
保險責任作為保險人承擔的主要合同義務,應該是人身保險合同生效后,保險責任期間內發生了保險事故,或達到合同約定年齡、期限時,保險公司才承擔給付義務。因此其何時開始,直接關系到被保險人何時得到保險保障。然而各國實踐中,簽發保險單日期、同意承保日期雖常在投保日之后較長時期,但常常在保險單中將保險責任期間起始日溯及到投保時,我國更如此。也就是保險責任期間不僅不是起始于合同生效,甚至不是起始于合同成立,而是起始于投保時,這明顯有違法理和情理。這也是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重要因素。
2、人身保險合同的要約方與承諾方
如上所述,合同的成立是從承諾生效時開始的。那么,人身保險合同又是由誰先提出要約而后又由誰來承諾呢?
為此,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何為要約何為承諾。《合同法》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內容具體確定;(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保險法》第十三條“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本條給我們的根本印象是,投保人是要約人,保險公司為承諾人。
將投保人作為要約人,保險公司作為承諾人。不僅在法律上能夠找到根據,而且幾乎所有的學者都持這種觀點。“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一般經投保人投保即要約和保險人承保即承諾兩個階段。”“簽發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是人身保險合同承諾之一般形式。”李玉泉博士的觀點則有些模棱兩可,他認為:一概地認為投保人就是要約人,保險人就是承諾人,是欠妥當的,填寫投保單的投保人也可以是承諾人,保險人也可以是要約人。盡管如此,李博士仍認為一般情況下,投保人即要約人,保險人即承諾人。
在人身保險合同訂立的過程中,我們對誰是要約方誰是承諾方的認識,是有爭議的。從法律規定以及法學家的代表觀點看,人身保險合同的要約人是投保人,承諾人是保險公司;但是作者認為,人身保險合同的要約方應是保險公司,投保人才是承諾方。
人身保險合同大多由保險代理人上門推銷,直接與潛在客戶或目標客戶進行商談。在商談過程中,保險代理人會向投保人詳細講解各險種的適應對象、收費標準以及保險事件發生后公司可以賠付的保險金數額。投保人在申請人身保險時,完全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向保險公司提出要求的,而是按照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的險種進行選擇。我們習慣于將自己與保險公司之間形成的保險關系稱之為購買保險,就像我們在商店買東西一樣。保險公司也是把自己提供的保險服務當作確定的商品來推銷的。對于成型的商品,我們無法要求其變更而只能選擇要或是不要,充其量只能在價款上要求降低或者優惠。要求降低價款可作為新的要約,而保險公司各險種保險產品的保險價款是不容變更的。也就是說,保險公司向潛在投保人提供的各險種服務內容和價款是不容變更的。在此情況下,買主是要約人還是承諾人?正如在商場買商品一樣,在這種買賣合同關系中,如果顧客根本不砍價的情況下,顧客和商場誰是要約人,誰是承諾人是顯而易見的。
保險代理人向潛在投保人提供的各險種宣傳資料,表面上看像是廣告,但其內容卻十分明確具體,完全具備要約的特征。根據《合同法》第十五條第二款“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的規定。這些宣傳品或廣告,應當屬于保險公司通過其代理人向投保人發出的要約。
保險代理人在向投保人推銷人身保險時,保險代理人不需要考慮公司所印制的格式保險合同條款的變更,他所關心的是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會對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以及患病史進行詳細的詢問;其次他還關心被保險人與投保人是否存在利益上的關系,因為這是《保險法》第十二條的基本要求,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將導致合同的無效。在此過程中,保險代理人只有在被保險人已經體檢合格且與投保人具有保險利益的情況下,才會讓投保人填寫投保單。投保人填寫投保單的行為意味著他愿意接受保險公司向其發出的要約,是對保險公司要約的承諾。
保險公司出具保單實際上是一種完善合同形式的行為,比如打印好的合同需要法定代表人簽字、法人蓋章。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我們是根據合同或協議簽字的先后順序來判斷要約方和承諾方呢?還是按照合同的實質內容是由誰先提出來,且未經對方提出新的要求來判斷要約方與承諾方的?
事實上,在投保人填寫投保單以前,保險代理人已經對被保險人以及投保人資格和條件進行了認真審查,保險代理人是在自己認為被保險人以及投保人完全符合保險公司要求的情況下才讓投保人填寫投保單的。保險公司對保險代理人已經代為受理的投保單根本不需要進行實質審查,因為由其印制的保單上的權利義務條款投保人根本不可能變更。
那么,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將印好并加蓋公章的人身保險合同由愿意投保的人簽字直接成立合同呢?這可能是基于保險公司經營安全上的考慮,比如代理人可能將代為收取的保險費不向公司交納而私自侵占,二來保險代理人有可能與投保人惡意串通損害公司利益,當然可能還有其他考慮。
因此,作者認為在人身保險合同的簽訂過程中,只有將保險公司作為要約方,投保人作為承諾方,在法理上才能站得住腳。投保人填寫投保單時承諾生效,合同成立,但人身保險合同并未生效。其生效要在投保人預付保險費或首期保險費,滿足合同生效條件時才開始。
當事人簽訂合同過程中,一般不會有人關心合同簽訂過程中的要約方與承諾方,因為要約方與承諾方對于合同的效力沒有任何影響,它所反映的無非是誰先提出簽訂合同誰后答應的問題。通常,人身保險合同的簽訂過程亦不應存在這種問題。盡管作者認為人身合同的承諾方是投保人,但是人身保險合同的表現形式卻是以保險公司最后簽發的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這種作法給人的印象是保險公司才是簽訂人身保險合同承諾方。而合同的成立時間是以承諾方做出承諾時開始的,合同的成立一般情況下又是合同生效的時間。
3、保險公司簽發保險憑證行為的性質
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在簽訂人身保險合同的一般順序是,投保人按照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服務,選擇適合自己的險種,填寫投保單,此時投保人與保險公司之間已經就保險合同的權利義務達成一致,然后直接或通過保險代理人交給保險公司,由公司簽發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
保險公司出具保單的行為屬于什么性質呢?如上所述,保險公司出具保單實際上是一種完善合同形式的行為,比如打印好的合同需要法定代表人簽字、法人蓋章。我們不能按照合同或協議簽字的先后順序來判斷要約方和承諾方,只能按合同的實質內容是由誰先提出來,且對方是否提出新的要求進行判斷。也就是說,人身保險合同在投保人將自己名字簽在投保單時已經成立。因為,權利義務條款尚不確定的任何合同,合同當事人便不會簽名或蓋章;合同只要有一方簽名,就意味著合同的內容已經確定,也即合同已經成立!
按照《保險法》第十三條:“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及時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并在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中載明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合同內容。”顯而易見,保險公司簽發保單是在保險合同成立之后,保單實質上是保險公司在簽字蓋章后提供給投保人的一份合同,正如其他合同的文本一樣。它不是合同一方當事人對條款進行審核的程序,而是完善合同形式的必須步驟而已。
“簽發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是人身保險合同承諾之一般形式。人身保險作業方式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理想的作業方式應為:客戶提出投保要約、公司核保通過——保險人收取保險費,同時出具保險單。而現實中,國內外的作業方式通常為:客戶提出投保要約——代理人收費——公司核保通過——出單承保。”作者不同意這種看法,人身保險實際操作的一般過程是,保險代理人向潛在投保人提供足夠詳細而且投保條件和承保責任相當明確的宣傳材料向其推銷(或投保人從其他途徑看到這些內容詳盡而且確定的宣傳資料)——潛在投保人接受保險公司某一險種的保險產品并愿意購買該保險——被保險人按照保險公司認可的醫療機構體檢合格——投保人填寫投保單并預交費用——保險公司簽發保險憑證。基于作者“保險合同自投保人填寫投保單時已經成立,投保人才是承諾人”的觀點,也不能認同其“簽發保險單或其他保險憑證是人身保險合同承諾之一般形式”。
4、投保人預交保險費行為的性質
有些學者認為,人身保險合同生效要件是:一是當事人達成意思表示一致,標志是保險人出具保險單、確保單等;二是投保人繳納保險費,分期繳納的,繳納首期保險費,二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生效。因此,繳納保險費是人身保險合同產生和維持法律效力的實質要件。澳門《商法典》第1045條第一項也規定,人身保險合同僅于支付第一年保險費或首筆分期保險費時生效。
通常認為,繳納保險費是投保人的主要合同義務,既然是合同義務,依合同法理論,只有到合同生效后,才有“合同義務”,合同雖已成立但未生效,對雙方未產生拘束力,本無“合同義務”可言。而人身保險合同以繳納保險費為生效之要件,因此,人身保險合同實質是附條件才生效的合同,即以繳納保險費或繳納首期保險費為生效條件,只有當這一條件成就時,合同才生效。所以,將繳納保險費一概謂之投保人的“合同義務”并不妥當。正因為如此,在實踐中,有的保險人要求或投保人自愿在投保時即預交保險費或首期保險費。在此情況下,一旦人身保險合同成立,便可生效。
人身保險合同是一種附生效條件的合同,其條件就是投保人預交保險費。為什么人身保險合同要以繳納保險費或首期保險費為生效要件呢?原因在于人身保險尤其是人壽保險具有儲蓄性質,保險費既不是屬于保險人已經取得的利益,也不是保險人的利潤收入,甚至可以說,已收保險費有一部分是保險人對投保人的債務。因此,即使人身保險合同生效以后,需陸續交付的保險費是否按期交付,只能由投保人自行決定。各國法律禁止對人身保險費作訴訟上的債權主張。我國保險法第59條也規定,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因此,不把繳納保險費作為人身保險合同生效要件,而作為合同義務在合同生效后才履行,那么,如果合同生效后投保人不按時繳納保險費,保險人雖可以解除或中止人身保險合同,但在解除或中止人身保險合同之間仍應給予被保險人保險保障,在此間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應當承擔保險責任。保險人未收到保險費,也不能強制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支付,卻必須承擔保險責任,這無疑有害保險職能的發揮,也會引發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道德危險,即不支付保費卻得到保險保障。如此,保險將難以為繼。
作者同意人身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生效的合同,其條件是交納保險費或首期保險費。這樣,合同的成立并不表明它即生效。與此同時,投保人交納保險費還是人身保險合同投保人的義務。因此,本文中探討人身保險合同的要約方與承諾并不十分重要。無非是想將這一問題弄清楚。
三、人身保險合同效力問題產生的后果
如前所述,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不同于其他某一具體合同的效力問題,它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其他某一具體合同的成立與生效通常情況比較容易確定,而人身保險合同則不然。法學界以及作為非專業的人士,對人身保險合同簽訂過程中的要約人與承諾人,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合同生效的時間,投保人預交保險費的性質,保險人簽發保險單證的性質都存有爭議。一方面,法律的規定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特別是保險公司在實際操作上對于合同的生效時間隨意掌控;主要表現在,它可以在受理投保人投保單后,不受限制地拖延簽發保險憑證的時間;或者,在簽發保單以前未發生保險事故的,可以將合同的生效時間回算至投保人交納保險費時,之前發生保險事故的,卻又聲稱保險合同尚未生效。保險人的這種做法,使投保人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自身信譽也受到損害。
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非我國獨有,西方國家及我國臺灣地區也曾出現這些問題。以臺灣地區為例,在保險業發展初期,壽險業于收受投保申請和保險費后常采取一種觀望政策,遲遲不簽發保險單;在觀望期間,如被保險人平安無事,保險人便將保險合同溯及保險費交付時發生效力,得以收受保險費而不負任何風險;若被保險人身故,即堅持在保險單作成前,保險合同尚未成立,將保險費退還,以推卸其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壽險業這種做法,不僅嚴重影響其自身信譽,也倍受社會各界指責。因而臺灣于1975年修正保險法施行細則時規定,“人壽保險于同意承保前,得預收相當于第一期保險費之金額,保險人應負之保險責任,以保險人同意承保時,溯自預收相當于第一期保險費金額時開始。”那么保險人究竟應于何時承諾,過去頗多爭議。若無限制,保險人就有可能采取如上所述的“觀望”政策。因而臺灣財政部特發函指示:“人壽保險于同意承保前,預收相當于第一期保險費,應于預收保險費后五日內為同意承保與否之表示,逾期未為表示者,即視為承諾。”臺灣的這些規定和作法不失為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之重要舉措,值得我們借鑒。
為解決投保人交費到保險人簽發保單之間發生保險事故的責任承擔問題,美國采取暫保單的形式。依美國保險法通例,在這一期間可采用暫保單的形式明確契約各方的權利義務。暫保單性質上屬口頭約定的書面記錄、尚非保單本身,但如果它的內容具備了保險契約的要點,并聲明在一定期限內有拘束力的,則在保險單作成交付前有與保險單同等之效力,一旦保險單作成交付,暫保單的條件歸并于保單。如果未等到保險單發出即發生保險事故,仍應按所商定的某一種保險單之效力由保險人承擔責任。
我國人身保險實務中亦有首期保費收據之出給,但我國法律并未賦予它以等同于美國壽險通例中保險收據之暫保單效力,這不能不說是我國人身保險實務中的一大缺陷,以至于近年來我國的保險糾紛不斷。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保險公司違反本法規定,超出批準的業務范圍經營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
第一百六十二條保險公司有本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行為之一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限制其業務范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醫鑒定多少天有效期
2021-03-22交通運輸工具是否可以質押
2020-12-09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有效的借條怎么寫
2021-03-07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探望權糾紛怎么執行
2020-11-26就業協議的有效期限怎么算
2021-03-16手寫房屋放棄繼承書可以反悔嗎
2021-01-29未簽訂勞動合同要雙倍工資屬于一裁終局嗎
2021-03-11請假扣多少工資
2020-11-20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公司搬遷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人保產品責任險條款
2020-11-23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