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資糾紛案件總量居高不下。隨著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法律意識逐步提高,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網絡不斷健全,勞動爭議呈顯性化,使近幾年來我市勞資糾紛數量明顯上升。
2、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勞資矛盾糾紛形式已從單一形式向多樣化形式轉化。在非公有制企業中勞資的爭端中,過去糾紛主要表現在企業拖欠工資,員工追討工資這一形式上,而現在的糾紛不僅表現在員工追討工資,還表現在員工為爭取社會保險、勞動保護、休息休假權利等形式上,而且后者爭紛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3、因追索勞動報酬、保險福利、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等經濟利益爭議居主導地位。勞動關系雙方對經濟利益的重視程度高于對其他權利的重視程度,由于勞動者處于勞動關系的弱者地位,個人很難為維護權利與用人單位抗衡,因此多從經濟利益方面找回損失,而用人單位對違約出走的勞動者,也大多以經濟賠償為由提出申訴。
4、拖欠工資糾紛案件多。絕大多數勞資糾紛是由于勞動者的基本勞動經濟權益被侵害,而又長期得不到解決而致。勞動報酬是引發勞動爭議的第一原因,其次是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再次是自動離職或辭職。
5、集體勞動爭議上升幅度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單位和非公有制企業。集體爭議呈現突發性強、人數增多、處理難度大的特點。
6、勞動爭議案件發生量地域差異大,且更加集中。大量的勞動爭議案件集中在沿海縣(市、區),山區縣勞動爭議數量較少。
7、無證無照的家庭作坊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資糾紛不斷增多。大量無證無照的家庭作坊,雇工人數少則幾人,多則20幾人,用工不規范,勞動管理混亂,是勞動爭議產生和矛盾激化的多發地。
8、弱勢一方的勞動者往往不自愿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解決糾紛,而是采取集體上訪、封堵政府機關,甚至有集體堵塞道路交通的行為發生。
二、勞資糾紛產生的原因:
1、勞動者的權益受侵害又不能適時合理解決,這是引發勞資糾紛的直接原因。
這種侵害主要涉及勞動者的勞動工資和勞動條件。在國有企業出現的勞資沖突,主要是由于企業改制、關閉破產和裁員過程中勞動者權益受損所致。在非公企業,主要是勞動條件惡劣和就業條件惡劣,特別是企業拖欠職工工資問題成為勞資糾紛的主要原因。目前企業缺乏合理的勞動力價格標準,往往先行確定應得利潤,再將剩余毛利分攤到產品中,計算人工成本,據此制定生產定額標準和工人工資。職工只有通過超時加班才能獲得多一點的工資,只好“自愿加班”甚至“要求加班”。勞動條件差所導致的職業病也是勞資糾紛的直接原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特點有哪些
2020-11-18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
2020-12-03違規領取失業金如何處罰
2021-02-18支票日期填寫規范是什么
2020-12-08無期徒刑出獄后可以吃低保嗎
2021-02-05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祥云縣離婚撫養費標準
2020-12-03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企業停產是否屬于勞動關系終止
2021-01-08企業合并 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17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財產保險投保方違約怎么辦
2020-12-20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