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非法婚姻的案例,比如重婚。只要沒有合法的婚姻程序,婚姻就可以被視為無效婚姻的范疇。為了解決這類案件,我國在婚姻法中增加了各種無效婚姻制度,其次,我給你簡單介紹一下無效婚姻的賠償制度和賠償范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2.有禁止婚姻的親屬關系的,被稱為血緣婚姻的,婚前醫學上認為不結婚,婚后未治愈的,人民法院審理無效婚姻案件時,不適用調解審理婚姻有效性問題。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對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生效。涉及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的,可以調解。對分割財產、撫養子女的判決不服的,可以上訴。
無效婚姻的法律后果包括無效婚姻的溯及力和可撤銷婚姻,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婚姻關系和財產關系(1)無效婚姻或可撤銷婚姻的溯及力《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無效婚姻或可撤銷婚姻自始無效”可以在司法實踐中適用。許多法律學者認為,無效婚姻從一開始就產生的法律后果與可撤銷的婚姻應該有區別,然而,可撤銷的婚姻只是對社會私利要求的一般性侵犯,侵犯的程度并不是很嚴重。自公告之日起無效。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對撤銷公告沒有追溯效力(二)當事人是否存在夫妻關系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當事人不具有夫妻權利義務”。在我看來,無效婚姻并不具有夫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而是可以撤銷的。在撤銷宣告前,應當承認當事人之間的夫妻關系,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3)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婚姻法》第十二條規定:“同居期間取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因重婚導致婚姻無效的,不侵犯合法婚姻雙方的財產權利。”。在司法實踐中,我們需要一個全面而周到的處理:雙方在同居期間取得的財產屬于個人。個人財產證明不清,無法核實的,有權按照共有財產分割。雙方購買的財產按共有財產分割。個人負有債務,個人獨立清償債務,共同清償債務,雙方應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且,婚姻無效或者被撤銷后,貧困一方可以要求對方提供必要的經濟補償,無過錯方也可以向過錯方要求損害賠償。(4)《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適用于當事人所生子女,救濟方式:對于因登記錯誤而導致無效婚姻的救濟方式:首先,行政救濟,婚姻登記是一種行政確認行為。對于因登記審查不嚴造成的無效婚姻,登記機關自然會糾錯,取消錯誤登記。這樣,行政訴訟就應視為行政自糾的事后程序,即當行政機關不愿撤銷婚姻登記時,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婚姻登記。法院在查閱有關登記材料的基礎上,可以作出撤銷登記的判決,除行政機關自行更正外,在行政救濟方式上實現法律與事實的統一,由于錯誤登記的類型不同,行政救濟的主體也有所區別。唯一能在結婚證上提出行政救濟的是被帶人,唯一能在假結婚證上提出行政救濟的是被帶人,唯一能在假婚姻上提出行政救濟的是被帶人,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確認婚姻無效或取消“欺詐”婚姻。法院受理案件后,應當對其無效性進行審查確認。根據受害方的意愿,吊銷結婚證;虛領結婚證的,確認為無效,并通知行政機關注銷登記;對騙婚的,除確認婚姻無效并通知行政機關依法撤銷外,還應通知司法機關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1)宣告婚姻無效的,無效婚姻不給予損害賠償。因此,無效婚姻損害賠償制度的建立是以無效婚姻的存在為基礎的。首先,婚姻無效有其原因;二是依法宣告婚姻無效。沒有法院的宣判,任何人都無權判斷婚姻是否無效。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如果起訴時法律情形已經消失,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無效婚姻的損害賠償只有在有法律原因并被法院宣告無效時才能發生(2)一方有過錯,另一方無過錯的,確認婚姻無效賠償責任的前提應當是一方有過錯,無過錯的人不應當要求賠償。這里的過錯是基于婚姻結束的時間。指一方明知違反婚姻法禁止結婚的規定,致使婚姻無效的情形。比如重婚案中,一方瞞著對方結婚的事實,騙取對方結婚。對方沒有過錯。當他們結婚時,對方不知道也不應該知道他們的婚姻是無效的。如果結婚時明知有無效理由仍堅持結婚,雙方都有過錯,沒有賠償。但根據《民法通則》關于民事行為的規定,當事人可以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分擔。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民事責任。(三)有損害事實的,適用婚姻無效賠償責任,必須受善意方的損害,包括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害。根據民法的侵權責任原則,侵權人應當對其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財產損失的賠償范圍僅限于不動產損害,不包括期待權和未來利益。無論何種賠償,一方所遭受的損害必須與無效婚姻有因果關系財產損害是指因侵害無效婚姻善意方的財產所有權而造成的損失。財產損害應當是婚姻關系無效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實際財產的減少和可得利益的喪失。精神損害是指非法侵犯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造成公民人格的非財產損害和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從精神損害賠償的本質出發,他以精神損害賠償為要件,以精神慰藉為最終目的。有時無效婚姻給無辜一方造成的精神痛苦難以估量,甚至超過離婚。因此,有必要用精神損害賠償的方法來撫慰無辜的一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認定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被害人違反損害公共利益、社會公德、隱私或者其他個人利益,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精神損害賠償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申請工傷是否有效
2021-03-19第三方支付實現原理是怎樣的
2020-11-12股份有限公司設立需要多少人
2021-03-24商標續展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1遭遇套路貸到哪里報警
2021-03-04事故傷殘評定賠償證據
2020-11-14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不辦酒席就不算正式結婚嗎
2021-03-20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法院是否可以提前刪除失信人信息
2020-11-12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3-06個人金融信息受哪些保護
2020-11-14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