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公司拖欠工資
勞動法相關規定第50條
? 工資按月以貨幣形式支付給勞動者。勞動者的工資不得無故扣減或者拖延
第七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或者協商解決。第八十九條? 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并處罰款。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用人單位賠償:(一)無故扣減或者拖欠勞動者工資;(二)拒絕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三)支付勞動者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四)勞動合同終止后,不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公司能否獲得拖欠工資的補償金(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無故扣發或者拖延支付工資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外,還應當額外支付相當于工資25%的經濟補償:,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發差額;如果員工逾期不付款,用人單位責令按照應支付金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追加賠償:(一)勞動者不按照勞動合同或者本法的規定支付勞動報酬的;(二)支付勞動者低于當地標準的工資的最低工資標準(三)安排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費(四)依照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而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和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拖欠或者不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限期支付加班費或經濟補償金;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發差額;如果員工逾期不付款,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或者國家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責令按照應支付金額的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追加賠償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費的;(四)依照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而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違反有下列情形之一,損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向勞動者支付工資和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賠償:(一)無故扣減或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二)拒絕支付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的;(三)支付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勞動者工資的;(四)不按照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勞動合同終止后本法的規定。”? 可見,如果員工無故拖欠工資,管理層必須支付拖欠工資、賠償金(拖欠工資的25%),必要時予以賠償(但在造成實際損害的前提下)根據《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二》第三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法律糾紛能否由法院直接解決的前提是勞動者能否以用人單位出具的工資欠條作為證據,且該主張不涉及其他勞動爭議,屬于拖欠勞動報酬糾紛,屬于一般民事糾紛。如果你有借據,你可以申請付款單。但一旦債務人提出異議,只能通過法院訴訟解決。因此,通過簡單的支付指令很難解決債務違約問題。用人單位無故不支付工資的,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拖欠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五。具體依據是《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三條。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賠償,按照下列規定執行:(一)造成勞動者工資性收入損失的,按照勞動者本人工資性收入支付,另外還要支付25%的補償費本文通過律霸.com小編介紹了公司拖欠員工工資的法律規定。我相信你對這方面有了新的認識。當公司拖欠員工工資時,這種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小編建議你盡快提起勞動仲裁來維權,這樣你就可以自己討工資了。如果您有任何相關問題,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超過多長時間視為放棄訴訟
2021-03-21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的,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婚內出軌被當場捉奸可以作為離婚賠償證據嗎
2021-01-13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擔保合同是債權合同嗎
2020-12-02經辦人要承擔合同的責任嗎
2021-03-14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買了新車怎么上保險
2021-03-15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公眾責任保險費用
2021-03-24保險費的征集方式有哪些
2020-12-30拆遷補償有沒有具體標準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