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和司法實踐中,持與上述事例中相同觀點的人為數不少。甚至認為,勞動爭議當事人上訪的行為說明其一直在主張權利,出現了時效中斷的法律事實。筆者認為,此觀點犯了將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等同于訴訟時效的錯誤。因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不等于訴訟時效。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與訴訟時效的法律關系有相似之處,但區別是明顯的。為了弄清這個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一、二者相同的主要法律特征。
1、二者都是規定關于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依法保護其權利、并同時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且二者的法律后果具有承接性,當事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首先喪失依法請求仲裁保護的權利,繼而喪失依法請求審判機關司法保護的權利。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1)4號《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條規定“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2、二者行使權利的起算時間都是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3、二者都存在在特定情況下中止計算時效的規定。
二、二者不同的主要法律特征。
(一)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與訴訟時效是不同的法律概念。
1、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即喪失請求人民法院依法保護其民事權利的法律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章對訴訟時效的基本規定是: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符合本法第136條規定情形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但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法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法律責任
2020-12-05合同簽訂主體與履行主體不一致嗎
2021-02-24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分公司取消合并報稅怎么處理
2020-12-14哪些商標行為應撤銷
2020-12-22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中止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06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物業能在合同到期后收取物業費嗎
2020-12-12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買集資房有風險嗎
2021-02-27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