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向法院等部門要求權利的時間限制的規定。在規定的時間內,如果不向法律規定的部門提出權利要求,則放棄了訴訟的權利,其權利要求只能通過其他途徑主張。比如B向A借了5萬元錢,借據寫明在2004年9月15日歸還,到期時,A并沒有向B討還,以后也沒有證據證明向B討還。到了2006年的9月20日A要求B歸還,而B賴帳。如果此時A才想起向法院起訴,要求B歸還5萬元的話,法院就不會受理,因為已經超過一般民事官司2年的訴訟時效。
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的計算從“知道或者應當或者自己權利被侵犯之日”開始計算。勞動爭議仲裁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官司”,是一種“準司法”的行為。勞動爭議仲裁的提出叫“申請”,所以它也不叫“訴訟時效”,而叫“申請時效”。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被侵犯到提起訴訟的整個時間段,即開始到結束的時間。根據《勞動法》以及相關的規定,勞動爭議的申請時效為60天。由于訴訟時效的長短是固定的60天,所以關鍵就在于申請時效開始計算的時間了。根據規定,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時效從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開始計算。
但是怎么認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有時候是各有各的判定。于是勞動部在相關的文件中,把“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解釋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
原勞動部辦公廳就如何理解《勞動法》23條有個特別復函,其中對這7個字,作了界定。所謂“知道或應當知道”,“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
仲裁期限順延的“正當理由”
法院把勞動爭議發生后,一方要求工會、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幫助解決爭議,或個人因患重大疾病影響行使權利的,可以作為未能及時提起勞動爭議仲裁的“正當理由”,但上述事自消失后,當事人仍應在60天內主張權利。
勞動法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應當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天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司法實踐中一般將因不可抗力和正當理由超過60天,作為仍然可以受理的事由。對“不可抗力”可以按民法通則的規定去理解,但對何為“正當理由”,法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有關規定都沒有作過具體界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一賠一”公告承諾能否作為商家逃避法律責任的依據
2021-01-18要勞務派遣用工單位支付經濟補償或賠償金
2021-01-28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得到孩子扶養權
2020-11-17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治安拘留可以去探望嗎
2020-12-06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職工在單位受傷可否起訴侵權責任
2021-03-03交通調解協議書能否反悔
2020-12-22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和房屋中介打交道注意什么
2021-03-23國家允許房地產開發資質轉讓嗎
2021-02-11經濟違法會被沒收住房嗎
2021-03-11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