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
工傷,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傷害。
二、我國法律上認定為工傷的話需要具備哪幾個要件
確定工傷事故的損害賠償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是各國立法通例。在《條例》中雖然沒有規定工傷保險責任的歸責原則,但是按照保險的一般規則,當然是無過錯責任。其實,就是在工業事故的特殊侵權責任中,也是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歸責的。因此,對工傷事故保險責任和工傷事故賠償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沒有疑問的。在這種歸責原則指導下,構成工傷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必須具備以下要件:
(一)職工與企業或雇主之間必須存在勞動關系
在我國,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合伙企業、三資企業以及私人雇工,凡使用勞動力,均須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成為用人單位的職工。即使是國營企業,也都全面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因而,無論是職工與企業之間,還是職工與雇主之間,凡是用工,一律以勞動合同的形式固定其勞動法律關系。在用人單位和職工之間存在勞動合同,是構成工傷事故責任的必要要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才能構成工傷事故的可能,沒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無論受何傷害,都不屬工傷事故,不構成工傷事故的保險責任或者賠償責任。
至于建立勞動法律關系的形式,原則上應以書面形式,必要時,還應當予以公證;但對于一般的私人雇工等,口頭約定勞動合同,也并非不準許。即使是在企業作為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建立了實際的事實勞動關系,也應當確認這種勞動關系,使職工的權利受到保護。
應當區分提供勞務的承攬加工合同與勞動合同的界限:勞動合同是以勞動力作為合同的標的,企業或者雇主支付的是勞動報酬或者是勞動力價格;加工承攬合同是以加工行為和加工的成果為標的,雇主支付的是加工費。因此,加工承攬合同的加工人遭受損害,定作人不承擔工傷事故責任。
(二)職工必須受有人身損害事實
工傷事故的損害事實,是職工人身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不包括財產損害和其他利益的損害。職工的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都在勞動保險的范圍之內,都是工傷事故侵害的客體。工傷事故的主要侵害對象,是職工的健康權和生命權,事故致職工傷害,致傷或者致殘,侵害的是健康權;致死,則侵害的是生命權。職工患職業病,也是一種人身損害事實,侵害的客體是健康權。
身體權的侵害也可以構成工傷事故,但是如果只是身體遭受一般的不甚痛苦的撞碰、打擊,沒有具體的傷害后果,不應認為構成工傷事故的損害事實;如果職工從事的是特種行業,對身體的外在完整性有特殊要求的,如模特、演員、特別需要的操作者等,如果造成了身體組成部分如頭發、指甲、皮膚的顏色等的損害,破壞了身體組織的完整性,以至于使其從事特種工作能力遭受影響的,構成工傷事故的損害事實。
在工傷事故責任中,是否存在精神損害的事實,需要研究。按照工傷保險責任的規定觀察,似乎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但是在殘疾津貼、死亡撫恤金中,實際上是包含了精神損害的撫慰的,因此,職工受到損害的事實中,實際上包括精神損害的事實。只不過由于采用一攬子工傷待遇方法救濟工傷職工的損害,因而沒有明確表現出來而已。如果純粹研究工傷事故賠償責任,是應當包括精神損害賠償的,那就要有精神損害事實的存在,即工傷造成的精神痛苦。
在確定工傷事故責任的時候,應當進行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認定的意義在于確定是否構成工傷事故責任,而勞動能力鑒定則是為了確定工傷職工享受何種工傷待遇。因此,只要將職工的人身傷害認定為工傷,即具備工傷事故損害事實的要件。
(三)職工的損害必須在其履行工作職責的過程中發生
在這一點上,工傷事故責任與雇用人監督、管理不善使受雇人在執行職務中致他人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有些相似,但二者有兩點原則區別:
第一,職工是在履行工作職責中致自己傷亡,而非他人傷亡,這是區別這兩種侵權損害賠償法律關系的原則界限。
第二,在執行職務的要求上,工傷事故的構成要求明顯比雇用人對外賠償責任的要求為低;雇用人對外的替代賠償責任要求受雇人必須是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因執行職務的行為致他人以損害,非因執行職務的行為致害他人,不構成此侵權責任;工傷事故也要求受雇職工的損害是在履行工作職責中發生,這也是執行職務,但并不要求必須是因其執行職務行為所致,也包括在執行職務過程中因其他原因所致,如:機器故障、他人疏忽等。無論何種原因,只要職工在履行工作職責的范圍內造成自身損傷,就構成本要件。
在實踐中,怎樣判斷工傷事故的履行工作職責,就是工傷事故構成的三要素: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
員工受傷的話,認定為工傷還是有許多的條件的,只有滿足條件,還要一定的程序的才可以獲得最終的賠償。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帶著購房合同、身份證明等到開發商復印一份(三聯)證明,之后到當地稅務部門申請補發
2021-01-02怎么查第三方支付牌照
2020-11-17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證人翻供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2020-11-29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建筑工程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2-29此類第三者責任保險應如何理賠
2020-12-07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