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主從合同的有效性?根據合同之間是否存在主從關系,合同分為主合同和從合同。主合同是指可以獨立存在而不依賴其他合同的合同。從屬合同是指必須在其他合同存在的前提下存在的合同。那么如何確定主從合同的效力呢?請閱讀以下文章
買方中國的a公司和賣方美國的B公司簽署了一份鋼材銷售合同,其中規定了通過仲裁解決合同糾紛的可能性。a公司按約定開立了信用證。很快我們通過銀行收到了B公司的全套議付文件。銀行檢查單據是否一致后,實施對外支付。然而,幾個月后,a公司仍然沒有收到貨物。在此期間,a公司多次催促,但B公司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以各種借口搪塞。后來,a公司派人到美國進行調查,發現B公司提供的全套談判文件是偽造的,合同項下的貨物從未發運過。a公司立即向法院提起訴訟。B公司以雙方都有仲裁條款為由為法院的管轄權辯護。在本案中,B公司在合同過程中采取了行動。根據中國《合同法》的規定,欺詐方可以通過行使撤銷權使合同無效。但是,當含有仲裁條款的合同失效時,仲裁條款是否失效?這是雙方爭議的焦點,法院是否對本案具有管轄權
如何確定主從合同的效力
當主合同無效時,仲裁條款是否有效?筆者試圖對此問題作如下分析
一種觀點認為,主合同無效是決定仲裁條款是否有效的關鍵。在主合同成立并生效的前提下,因履行或偶然因素導致主合同無效的,仲裁條款有效。但是,主合同從一開始就是無效的,因此主合同所附的仲裁條款很難被認定為有效。原因是,與最初無效的合同有關的此類有效仲裁條款無法產生。另一種觀點認為,雙方之間的合同從一開始就無效,仲裁條款保持有效并非不可能。筆者認為,無效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有效性應根據具體情況來討論兩種或三種情況
合同無效的主要原因有三:主體不合格;內容違法,違反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意思是不真實的。三種情況下仲裁條款的效力結果不一致(一)主合同標的不合格時仲裁條款的效力法律規定的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是訂立有效合同的前提,這不僅適用于主合同,也適用于仲裁條款。主合同和仲裁條款均為當事人訂立的合同,應符合總合同的有效要件。如果當事人沒有行為能力,他們就沒有能力簽署合同,當然,他們也沒有資格簽署仲裁條款。1995年《仲裁法》的規定也證實了這一點。該法第17條第2款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無效(二)當主合同內容非法或違反國家或公共利益時,仲裁條款的有效性利益
主合同內容不合法,是指主合同內容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根據《仲裁法》,仲裁條款的非法內容主要是當事人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范圍。如果仲裁事項未超出法定范圍,則當主合同的內容不合法時,仲裁條款仍然有效,因為仲裁條款本身表達了雙方當事人將爭議提交仲裁的合法意圖。非法主合同不能吸收法定仲裁條款。英國上訴法院在《港口保證判決》(1993)中明確表示,主合同的非法性不影響仲裁條款的有效性。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實質與公共秩序有關。當仲裁事項違反公共秩序時,仲裁條款的效力仍然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公共秩序范圍的定義是這場辯論的導火索。由于各國對公共秩序的定義不同,很難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國際商事仲裁的逐步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以公共秩序為由對仲裁事項進行限制的范圍將越來越小。事實上,它也應該達到最低限度。只有這樣,仲裁條款的獨立性才能在更廣闊的空間發揮作用。(三)在存在欺詐、脅迫和利用主合同危險的情況下,仲裁條款的效力,但通過欺詐、脅迫和利用人身危險訂立的合同違反了這一精神。我國《合同法》規定,只有在欺詐和脅迫的情況下,合同才能通過行使撤銷權而失效。但是,當含有仲裁條款的合同無效時,仲裁條款是否無效?雖然最高法院在primapaint co.v。美國的flood&Conklimfg Co.案表明,仲裁條款在因欺詐而簽訂的合同中仍然有效。但是布克法官,他之前審理過這個案子,他有自己的理由:“法院認為,欺詐性收購案件中合同的有效性問題與有效合同下的糾紛問題本質上不同,因為如果合同是通過欺詐獲得的,則合同本身不存在,除非欺詐方選擇承認合同,否則不存在仲裁合同的存在“.早年英國也有類似的案例:當主合同從一開始就無效時,仲裁條款無效
主合同規定了雙方的實質性權利和義務。根據民法中價值和賠償相等的基本原則,b其他各方應保持平衡。基于欺詐意圖,一方的目的是破壞這種平衡,以獲取非法利益。但是,仲裁條款是當雙方就主合同約定的權利和義務發生爭議時的救濟條款。本條款并非僅為一方設定的權利或義務。它規定,雙方均有權將爭議提交仲裁,并有義務不訴諸法院。如果主合同是欺詐性的,則仲裁條款的訂立必然是欺詐性的。當欺詐方將主合同欺詐提交仲裁時,欺詐方不僅承擔不向法院上訴的義務,而且面臨仲裁員對欺詐行為的確認和制裁。此外,與訴訟相比,仲裁更靈活、更公平,欺詐者更容易承擔法律后果。欺詐者不僅不能獲得利益,而且還為自己規定了這種義務。根據常識,這種可能性很小。此外,在大多數情況下,雖然合同的實質性權利和義務存在欺詐行為,但當雙方簽署仲裁條款時,這種欺詐行為是明確的和可選擇的。因此,在主合同欺詐的情況下,仲裁條款不一定是欺詐的產物,<香港> < < A > >城市大學認為,當主合同中存在欺詐時,我們應該考慮仲裁本身是否真實,與主合同的含義不完全一致。主合同可能存在欺詐,仲裁意愿真實。在primapaintco。五、洪水與康克林姆夫科。在本案中,美國最高法院還指出,即使爭議是由主合同中的欺詐引起的,只要仲裁條款本身不是欺詐的產物,法院也不能排除仲裁。[2] 因此,除非有證據表明仲裁條款本身是通過欺詐訂立的,否則隨著仲裁制度的發展和國家對仲裁的大力支持,仲裁條款與主合同一起無效,在主合同欺詐案件中,各國的立法和實踐對仲裁條款的效力持寬容態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受讓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21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多少周歲勞動者依法享有自主擇業的權利
2020-12-06票據背書不連續怎么辦
2021-01-05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喪偶再婚領證的時候需要提供什么
2021-01-01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6發生車禍理賠多久時間有效
2021-01-19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