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應當與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其他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建立監督管理信息共享機制。
法律咨詢:
您好,請問,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律師解答:
所謂仲裁是指經濟糾紛的雙方在糾紛發生前或發生后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做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行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和其他合同一樣,可以通過仲裁機關仲裁或者人民法院訴訟兩種方式來解決。保險條款是保險合同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各保險公司在現行的各類保險條款中都載明了大致相同的內容:被保險人與保險人發生爭議時,協商解決;雙方不能達成協議時,可以提交仲裁機關或法院處理。因保險公司在簽發保險單時,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沒有簽訂仲裁協議,一旦發生保險合同糾紛,合同的當事人一方雖然有用仲裁方式解決的愿望和要求,但終因事先沒有簽定仲裁協議,造成仲裁機構無法受理。據調查,我國從1980年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至今,在云南省范圍內還沒有一件利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案例,所有需要通過法律解決的保險合同糾紛,全部都是通過訴訟方式解決的。
一、目前保險合同糾紛沒有應用仲裁方式解決的原因
1.保險合同當事人雙方目前都沒有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意識,以至于發生保險合同糾紛時,當事人動輒訴諸法院,忽視了仲裁也是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一種法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目前保險合同中的有關仲裁內容不具有法律效力。要應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規定,必須在簽定保險合同時達成具有明確仲裁事項和仲裁機構的仲裁協議。作為有格式合同性質的投保單、保險單應將選擇仲裁條款列入其中,而日前保險公司所用的大部分保險條款沒有明確仲裁事項和仲裁機構。投保單、保險單亦沒有這項內容,保險合同簽定后,一旦發生糾紛,要選擇仲裁方式解決,但不具備法律依據。
目前在保險合同中,明確列明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條款僅有2000年7月1日才開始執行的保監會頒發的《機動車保險條款》。
二、推行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有利于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1.仲裁與訴訟兩種方式的區別
仲裁不實行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仲裁管轄是基于當事人意愿自治為原則,當事人可以選擇雙方都認可、信任的仲裁機構和仲裁員。仲裁一般不公開,沒有義務向人們顯示法律的公正,不接受社會的監督,仲裁屬私法范疇,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與此相反,訴訟有地域和級別管轄的規定,當事人不能選擇法官,因法院有法制教育的職責,法院審理案件一般要采取公開方式,實行二審終結制度。
2.仲裁對保險合同糾紛雙方當事人更有利
仲裁作為一項制度,安身利民是仲裁的前提。因為仲裁是專家辦案,主持仲裁程序的仲裁員必須是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的專家、學者。對仲裁員的選擇,不是當事人雙方中任何—方的單方選擇,而是當事人雙方的合意選擇。仲裁庭讓當事人雙方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凡是當事人正確的意見都會采納,雙方對抗性的對話,是產生真理和解決糾紛的過程。不公開開庭審理又可維護雙方的商譽,保護雙方的商業秘密。為此,仲裁對解決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的糾紛較訴訟更為有利。除特殊情況外,大部分保險合同的糾紛可通過仲裁方式解決。從而改變保險合同的糾紛均通過訴訟解決的局面。在保險合同中規范仲裁條款,推行仲裁制度,是我國保險行業法制建設的需要,它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前保險糾紛處理方式單一、工作被動的局面,而且從長遠意義上來說,把這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引入保險行業,也為我國即將加入WTO做好準備。何況對保險人來說應訴的案件占保險合同糾紛的絕大多數,這對保險人來說無論是勝訴、敗訴都不能說是件好事,畢竟保險公司是服務性行業,被保險人是自己的客戶。
三、對推廣、應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幾點建議
1.提高對推行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意識
目前從各保險公司的領導,到一線業務人員對推行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普遍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充分理解仲裁方式也是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重要手段,是我國保險業即將加入WTO形勢的要求,是我們完善保險服務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辦法。只有各保險公司的領導、從業人員在思想認識上、觀念上實現對應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重要性、必要性有重大轉變和提高的基礎上,抓好具體落實,這項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2.加大宣傳力度,讓讓會、被保險人充分認識到仲裁是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好方法
多年來,保險合同糾紛一直沒有實現用仲裁方式來解決,很大程度上問題出在我們的宣傳上,社會不了解,被保險人不知道保險合同糾紛可以用仲裁解決,致使在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時,這種十分積極的解決合同糾紛的方式被長期擱淺了。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宣傳工作,對照仲裁與訴訟的特點,讓社會、投保人、被保險人都知道和了解解決保險合同糾紛,除了傳統的訴訟方式外,還有仲裁處理方式,而且通過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比訴訟方式更節省時間、減少費用,更能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商業機密,不愧是一種利國利民的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好方法。
3.重視和抓好應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的基礎工作
要利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重要的一項基礎工作就是各保險公司在展業簽單上要把好關,業務人員在展業宣傳時要向投保人、被保險人說明: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簽定合同時必須對合同爭議的仲裁和訴訟兩種解決方式,選擇其中一種。并向投保人、被保險人講解仲裁和訴訟的異同點,宣傳仲裁方式更適合于解決保險合同經濟糾紛的特點和優勢,倡導選擇仲裁方式。
4.規范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的實務操作性
(1)保險公司在擬訂或修改保險條款時,設立的解決保險合同爭議條款,應按中國保監會的要求,采取如下格式:“合同爭議解決方式由當事人約定從以下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一是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二是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具體保險合同時,如保險合同爭議解決方式選擇仲裁的,則應在保險合同中載明具體的仲裁機構名稱。當地有仲裁機構的地區,在印刷保險合同單證上也可直接載明當地的仲裁委員會名稱。具體操作上可用供選擇的方法(如:在印好的有仲裁內容的保險單的格式中,同意選擇仲裁的打√,不同意的打x)供雙方選擇。
(2)對保險公司現使用但尚未設立仲裁條款的各種保險條款,今后簽訂具體保險合同時,如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爭議的,應根據《仲裁法》補充具體的仲裁協議。具體操作方法:一是在保險單的特別約定欄中載明;二是在保險單上加蓋刻有仲裁協議的專用印章;三是在保險單上附貼仲裁協議,并加蓋騎縫章。
(3)是否選擇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爭議是由當事人雙方自愿協商一致決定。選擇仲裁的意圖表示既可以在保險合同中設立仲裁條款,也可以由當事人事后達成仲裁協議,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都應按《仲裁法》規定,簽訂仲裁協議,明確約定仲裁事項、仲裁機構,以便仲裁機構依法進行仲裁。
(4)由于保險公司相互之間業務具有競爭性,為了消除保險公司相互之間由于業務競爭而對仲裁產生的顧慮,建議仲裁機構對保險合同糾紛的仲裁一是聘請當地保險行業協會的專家為顧問,成立顧問委員會,爭取該項工作得到保險行業協會的支持和配合。二是聘請一些在非保險企業供職的社會各界保險專業的學者及熟悉保險專業知識的法官、律師為保險仲裁員,供當事人雙方選擇。三是在各保險企業聘請的仲裁員中可實行本公司案件回避或各保險公司之間進行交叉辦案制度。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第一百五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擅自設立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或者非法經營商業保險業務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十萬元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一百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擅自設立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或者未取得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保險經紀業務許可證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保險經紀業務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處五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針整容瞬間失明,整形失敗如何索賠
2020-12-28征地政策征地流程征地補償
2021-02-18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限售解禁股可以股權質押嗎
2021-03-23賣豬不開檢疫票如何處罰
2021-01-03什么是繼承恢復請求權?
2020-12-24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無名氏死亡賠償金提存后車主能否向保險機構索賠
2020-11-08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法律上分紅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6學生平安保險不適用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性原則
2020-12-05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房屋的拆遷委托書怎樣寫
2021-02-03征地拆遷中,政府沒有進行聽證是違法的嗎
2021-02-15相對來說城中村安置房能買嗎
2021-03-04城市房屋拆遷的程序與形式是怎么樣的
2020-12-25農村宅基地遇到征地拆遷該怎么補償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