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欺詐中的主觀故意:“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對合同欺詐研究的意義,“非法占有目的的形成時間”、“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范圍”、“非法占有目的產生的時間”。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對合同詐騙罪與非罪、本罪與彼罪的認定都具有重要意義,而量刑的嚴厲性
(I)有利于“非法占有目的”的合理分類
根據合理的標準對非法占有目的進行分類是非法占有目的研究和應用的需要。所謂理性,是指它具有一定的法律意義。例如,一些學者認為,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階段包括事前意圖(在事實行為之前)、過程中意圖(在事實行為過程中)和事后意圖(在事實行為過程的后期)。[1] 一些學者還認為,“非法占有目的及其時間是確定合同是否具有欺詐性或合法性的標準”[2]上述關于非法占有目的時間的陳述足以證實,對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進行分類存在于不同的合同中分階段有利于深入探討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有助于全面發現和運用合同詐騙罪非法占有目的的特征(二)有助于澄清合同詐騙罪能否由間接故意構成的爭論“合同詐騙罪可以由間接故意構成”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合同詐騙罪中,行為人不僅知道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后果,而且希望并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這符合直接認知因素和意志因素的兩個特點(三)有利于準確定罪首先,在區分合同詐騙罪和侵占罪時,研究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侵占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時間特征的研究,有學者提出侵占罪非法占有目的不同于搶劫、盜竊、詐騙罪。[3] 一些司法人員認為,“非法占有欺詐和盜竊的目的發生在行為人非法占有他人財產之前;非法占有貪污的目的往往發生在合法占有行為之后”。[4] 對“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進行了大量研究的陳寶寶,相信“由于侵占罪是將他所持有的他人財產轉移給自己,非法占有目的的產生時間不能在持有他人財產之前發生;而詐騙罪和盜竊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只能在持有和控制他人財產之前發生”。[5] 二是區分犯罪與非犯罪。一般來說,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存在非法占有行為,應構成合同詐騙罪。但是,由于立法不完善等原因,有些行為無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例如,在中國沒有“侵犯債權罪”的情況下,一些行為人只有在掌握和控制他人財產后,才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意圖,這只能根據一般的經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委托理財合同如何適用法律
2020-12-31上傳翻唱歌曲算侵權嗎
2021-01-25論文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10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欠條、借條和收條的法律效力
2020-11-08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股權激勵中競業限制條款的效力
2021-03-26手寫的紙質版離婚協議書有效嗎
2020-12-05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雇傭關系怎么證明
2021-01-03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購買人壽保險的原因
2021-01-06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