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合同詐騙罪是我國刑法修訂以后新增加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以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一、合同詐騙罪的立法背景
我國合同法第十二條規定:“合同是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合同,作為市場經濟主體之間法律關系的紐帶,對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社會經濟的有序運行起著極其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同糾紛也日趨增多,利用合同犯罪的現象十分突出。
合同詐騙罪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存在,在當前社會上得以蔓延,其背景復雜,原因諸多。一是我國經濟體制處于轉型期,市場主體多元化,導致市場關系和經濟關系的錯綜復雜,給行騙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二是合同詐騙犯罪具有復雜性、隱蔽性和欺騙性等突出性特點,與民事欺詐交織在一起,犯罪界限難以把握;三是個別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持地方保護主義態度,或明或暗庇護行騙者,助長了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四是合同的簽訂極其自由,政府對市場主體的資格審查、市場交易行為的監督也還不夠嚴格,并且對違規行為處罰力度不夠。
合同詐騙犯罪活動的產生和存在,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主要表現在:一,個案詐騙金額越來越高,給國家利益、公私財產造成巨大損失;二,案發總量持續增加,嚴重干擾了社會經濟秩序,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三,污染了社會風氣,個人和企業、事業之間在缺乏誠信的環境下互相欺詐,嚴重危及國家利益。
合同詐騙罪,主要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中形成的。與傳統型詐騙相比,在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行為的具體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特點,有必要將合同詐騙罪從普通詐騙罪中獨立出來。因此,一九九七年在修訂刑法過程中,將合同詐騙罪從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普通詐騙罪中獨立出來而單獨定罪量刑。
二、合同詐騙罪的主要法律特征
1、合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屬于復雜客體,它既侵犯了公私財產所有權,又侵犯了國家對合同的管理秩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的賠償范圍
2020-12-02欠別人錢以房產抵押要什么手續
2020-12-17安全生產法規定員工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3公司可以拒絕患過病的員工返回上班嗎
2020-11-30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字體侵權按什么賠償
2020-12-10申請減刑假釋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3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保險合同生效
2020-12-20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福建臺風來襲汽車被水淹了保險賠嗎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