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惡意拖欠工資
首先為大家了解什么是拖欠工資:《勞動法》第五十條規定:“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如果是無故超過雙方約定或單方決定的日期支付工資的,或者沒有超過規定的日期但是未足額支付工資的,都屬于拖欠工資,違反了上述勞動法規的規定。
現在再來看什么是惡意拖欠工資:勞動部《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勞部發〈1995〉226號第四條規定:《規定》(勞部發〈1994〉489號)第十條所稱“無故拖欠”系指用人單位無正當理由由超過規定付薪時間未支付勞動者工資。
現在大家有些明白了吧,公司沒有正當理由拖欠工資即是惡意拖欠工資。
面對惡意拖欠工資怎么辦
1.到勞動行政部門舉報(通常是勞動管理監察大隊)。
2.也可以直接申請仲裁(仲裁費用200-300元,如果你勝了全部由公司負擔)。
3.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以在拿到仲裁書后15天之內到法院起訴。
4.根據國家規定在仲裁或訴訟的時候,你可以要求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于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具體法律根據見參考部分)。
其中有關申請仲裁事項建議如下:一是,辭職理由必須認定就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以及不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如果沒有)。二是,用人單位不簽定勞動合同,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要求支付雙倍工資。三是,按上述理由辭職可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要求用人單位支付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四是,要求用人單位足額支付拖欠的工資。錯碼鞋的問題與工資發放沒有直接關系,單位也沒有類似賠償的規章制度,更沒有直接的證據。五是,要求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及其相關法規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國家法定的社會保險。
5、仲裁時,你可盡量收集一些相關證據,有利于裁定,沒有也不要緊,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條的規定,勞動糾紛案件舉證的主要責任在用人單位,到時會責令用人單位出示有關證據,你不用擔心。
6、通過勞動仲裁下達的裁決書,向公司索賠,如果公司還不賠,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但是,鑒于你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最大的問題是你需要證明你跟公司之間的確存在勞動關系。因此你需要收集證據:比如公司曾經發給你的一個月工資的工資單,公司花名冊,出入卡,考勤卡,工作制服,報銷單據,有公司領導簽字的各種單據,其他非公司員工不可能得知的所有事項。
相關知識:惡意欠薪罪
《刑法修正案八》在侵犯財產類犯罪中增加了一個新罪名——惡意欠薪罪。《刑法修正案八》四十一規定:在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后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并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綜上所述,惡意拖欠工資是指公司無正當理由拖欠工資。對大家而言,惡意拖欠工資是一個非常令人憤怒的事情,而我們面對惡意拖欠工資,應當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努力爭取屬于自己的權益。同時小編也善意的提醒大家,如果我們是老板的話,希望也能為員工多多考慮,畢竟一個公司的發展離不開公司每個人的團結一心。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有多少家仲裁機構
2021-01-22如何應對專利無效糾紛
2021-03-09先予執行多少天
2021-03-11工傷可以申請仲裁解除無無期有賠償嗎失業金能不能拿到
2020-12-18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重復保險的對象
2021-01-01重復保險的司法認定
2021-01-16事故責任認定以后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19私房補交土地出讓金是賣方交嗎
2020-11-11土地出讓費怎么記賬
2020-12-15農村宅基地房產拆遷子女繼承權是怎樣的
2021-01-16拆遷安置房產證的日期是怎么算的
2021-03-20買小產權房要注意哪些風險
2021-03-06拆遷安置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能否轉讓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