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審期間都有哪些環節
1.開庭前準備階段。準備事項主要有:(1)召開合議庭準備會議。(2)傳喚、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3)公告。
2.出庭情況審查階段。審查的內容是:(1)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2)由書記員宣布法庭紀律。(3)書記員宣布:請訴訟參加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入席;請審判長、審判員(陪審員)入席。向審判長報告訴訟參與人到庭情況,說明法庭準備工作就緒,請審判長正式宣布開庭。(4)審判長宣布開庭。(5)宣布案由、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審判長宣布開庭后法庭辯論終結前,當事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法定期限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
3.法庭調查階段。法庭調查的內容是:(1)原告宣讀起訴狀,被告宣讀答辯狀。(2)當事人陳述和詢問當事人。(3)詢問證人、審查證人證言材料。(4)詢問鑒定人、勘驗人,審查鑒定結論、勘驗筆錄。(5)審查書證、物證及視聽資料。當事人在法庭上有權提出新的證據,還可以要求重新鑒定、調查或者勘驗,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如果合議庭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查清,審判長即可宣布法庭調查結束,進入辯論階段。
4.法庭辯論階段。法庭辯論的順序是:先由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再由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然后雙方相互辯論。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應在原被告發言后再發言。
法庭辯論由審判長主持。當審判長認為應該查明的事實已辯論清楚,即可宣布結束辯論。審判長在按順序征詢原、被告的最后的意見后,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
5.合議庭評議階段。在評議時,合議庭成員可以平等地表明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合議庭成員意見不一致時,適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按多數意見作出裁決。評議過程制成評議筆錄,評議中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筆錄,由合議庭全體成員簽名。
6.公開宣判階段。行政案件無論是否公開審理,都應當公開宣判。能夠當庭宣判的,由審判長在休庭結束,恢復開庭后當庭宣判,并在一定期日內向當事人發送判決書。不能當庭宣判需要報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應當定期宣判。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給當事人判決書。在宣讀裁決后,應告知當事人發送判決書(裁定書或者行政賠償調解書)的時間及提起上訴的有關事項。
7.閉庭。由審判長宣布閉庭。
民事訴訟庭審后幾日內定期宣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庭宣判的,應當在十日內發送判決書,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發送判決書。”
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對于當庭宣判的案件,因民事訴訟法已有明確規定,法院在實踐操作中較為規范。但定期宣判的案件,遍查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并沒有對宣判時間作任何限制。實踐中尤其是基層法院,往往在庭審筆錄中以“本案將擇日作出宣判”這樣的模糊字眼一帶而過,在庭審后的十多天乃至幾十天才宣判。但是,通過民訴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我們可知,在民事訴訟中,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的第一審定期宣判,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宣判。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結時間的,由法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需要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庭審期間都有哪些環節?在庭審的時候有律師的幫助,可以幫助你處理好前后的事宜,避免你在庭審中懵懵懂懂不知道該怎么樣去做。庭審期間你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些什么都存在疑問時,就應該找律霸網專業律師進行咨詢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手臂骨折工傷定級應為幾級
2021-02-28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以及如何繳納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19三部門:推動婚戀交友平臺實名認證,嚴打婚托婚騙
2021-03-04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費
2021-03-26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可以在停車位免費停車嗎
2021-01-29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商業銀行對并購客戶提供哪些支持
2021-02-02遺產非必須留給法定繼承人嗎
2021-03-16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貨車沒有道路運輸證出事故可不可以報保險
2021-02-27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允許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有哪些好處
2021-01-29學生平安保險不適用財產保險的“損失補償性原則
2020-12-05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農村“外嫁女”是否可以分得林地補償款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