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審程序與一審程序的區別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作為兩個獨立的不同審級的審理程序,除了審級不同以外,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還有許多不同點: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第二審程序基于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并引起第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并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采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質量,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于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并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這就是說,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1個月。
(7)性質不同。
歸根到底,由于審判依據和審判任務的不同,兩者在性質上有區別: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保障女性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2020-12-03有限合伙人的財產份額可以繼承嗎
2021-02-28跳樓討薪為何被行政拘留,農民工跳樓討薪違法嗎
2021-03-02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可向勞動爭議仲委會申請仲裁的情形
2020-11-30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0-11-21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停車開門事故保險賠嗎
2020-12-14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保險公司會審查理賠材料的合法性嗎
2021-01-08兼業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