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條款是指當事人約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
依據傳統合同法理論,締結免責條款是合同自由的體現,當事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裁判者,無需法院、國家乃至第三人的介入。在合同自由盛行、合同實務以個別商議合同為主的時代,的確無須國家介入私人合同關系,因而也無從提出控制免責條款的問題。這正是合同自由原則的體現,而且從“私法自治”的角度來講,當事人也可以自己處分自己的權利,只要這種處分不違反國家的禁止性和強制性規定即可。
保險業的迅猛發展和壟斷地位的優勢導致保險業中廣泛運用格式化合同條款,這固然有便利和經濟的優勢,但同時這些格式合同都十分的專業化,保險相對人由于知識以及認知水平的缺乏在此處于十分弱勢的地位,保險公司很可能會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在保險格式合同中訂立很多隱蔽的免責條款,在發生保險事故時以此為由拒絕承擔保險責任。現實中此類案件已經頻繁發生,在許多保險合同中,投保前,許多投保人不完全了解保險條款的所有內容,等到理賠才發現“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很多投保人投保時對專業性很強的保險概念、條款比較生疏,對于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往往并未了解清楚就簽字蓋章,直到保險事故發生后索賠時才理解條款含義,進而抱怨未能在投保時得到保險人的明確解釋,造成扯皮爭議。許多投保人還在訴訟中提出保險人利用其優勢地位欺騙、隱瞞和誤導客戶。本文從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視角,結合現實,力求反應現實之需,解決現實之難題,特別是指導審判中的實踐問題。
因此,應該允許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通過合同來免除或減輕另一方將來可能承擔的合同責任。從本質上講,免責條款實際上是一方當事人對自己未來要求另一方當事人承擔合同責任的權利的放棄,這種權利的處分,只要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社會公共利益和善良風俗,法律就應該承認合同的效力。因此,各國法律大多承認當事人所訂立的免責條款的效力,我國法律雖沒有明確規定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免責條款,但從《合同法》第39條、第53條對免責條款的限制規定,可以看出,只要當事人約定的免責事由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存在無效的原因,就賦予其完全的效力。可以確定,我國法律是允許免責條款合法存在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行政訴訟時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0-11-19勞動糾紛債權能否轉讓
2021-03-06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嗎?最高法明確了!
2021-02-102020傷殘等級劃分標準怎么規定
2021-01-19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擔保人還款后追償訴訟時效過期了怎么辦
2021-03-12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關于虛假訴訟案件原審原告在再審期間申請撤訴如何處理
2020-12-16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什么情況下壽險公司會拒賠
2021-02-12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解除保險合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18保險合同違約責任有哪些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