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基礎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在無先后履行順序時,一方在對方未對待給付以前,可拒絕履行自己債務之權。法律上設立同時履行抗辯權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護雙方當事人之間在利益關系上的公平。一方不履行自己所負義務而要求對方履行義務,在法律上看來是有悖于公平觀念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并不是法律上賦予提出抗辯的一方當事人借對方沒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來免除自己應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權利,而是將對方履行合同給付義務作為自己履行合同給付義務的條件。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功能上是使對方向自己提出的履行請求權的效力延期發生,從而在性質上是一種延期履行的抗辯權。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開始履行了他的給付義務,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就自行歸于消滅。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律性質在理論上有兩種觀點。一是交換請求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的當事人僅享有以自己給付請求他方給付的權利,從而在訴訟上原告必須證明其本身已履行義務或無先給付義務。二是抗辯權說,認為雙務合同當事人的請求權是相互獨立,僅其實現因他方當事人行使抗辯而互相發生牽連而已。德國民法、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及通說均采抗辯權說,我國《合同法》第66條亦采此說。其主要理由是基于訴訟上的考慮,當原告請求被告履行其債務時,不必證明其本身已履行對待債務。抗辯權依其性質屬于形成權,而同時履行抗辯權屬于抗辯權中的一種,是一時的抗辯權或延時的抗辯權。因此,同時履行抗辯權依其性質應由當事人來行使,法院或仲裁機構不能依職權主動適用。被告必須主張法院才能審理,否則法院無審理義務。若被告缺席,又不提出抗辯,法院應判決被告敗訴。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法理根據是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合同雙方在雙務合同中,一方的權利與另一方的義務之間具有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給付與對待給付具有不可分離性。所謂雙務合同的牽連性,分為發生上的牽連性、存續上的牽連性和功能上的牽連性。發生上的牽連性,是指一方的給付與對方的對待給付在發生上相互牽連,即一方的給付義務不發生,對方的對待給付義務也不發生。存續上的牽連性,指雙務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的債務因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債務人免給付義務,債權人亦免對待給付義務。功能上的牽連性,是指雙務合同的當事人所負給付與對方當事人的所負對待給付互為前提,一方不履行其義務,對方原則上也不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資產強制執行是否需要公證
2021-01-22合伙人的身份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繼承
2021-03-17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成年子女對父母行使探望權的限制
2021-01-10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休產假期被裁員怎么賠償
2021-01-15夫妻個人財產,配偶和子女有居住權嗎
2021-03-03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4歲寶寶在超市跌倒了誰的責任,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18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對時效有要求嗎
2021-02-0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機動車事故全責怎么理賠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