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情形
1、形式違法的證據;
2、違反法定職權和程序所獲得的證據,這是針對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而言的;
3、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獲取的證據,這主要是針對一般的民事主體而言的;
4、毒樹之果,即經由非法證據而獲得的證據;
5、雖然不屬于上述情形,但是證據本身或者獲取證據的手段、行為違反社會公德、社會公共利益。這類證據本身不具有非法性,但其法律后果與非法證據相同,因此,本文暫且把它歸入非法證據。
在訴訟活動中,當當事人向法庭提交非法證據時,這就涉及到非法證據的審查問題,毫無疑問,對于非法證據的審查判斷只能由法院進行,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由是誰來審查,而是由誰來啟動審查程序,也就是說由誰來對非法證據提出審查請求。
目前,我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多見,理論上大致存在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對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無需當事人申請,由法院依職權對非法進行審查。其法律依據為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民事證據規定第六十四條“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第六十八條“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該觀點認為,在證明過程中,當事人和法院之間存在分工,當事人承擔提供證據的責任,法院承擔審查判斷的責任。
第二種觀點是非法證據審查程序只能由當事人來啟動,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審查。該觀點認為,法律雖然規定法院應當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但并未規定法院可以依職權啟動審查程序。在民事領域應當遵從意思自治原則,法院不能對當事人的意思主動干預,對當事人沒有異議的事實不得裁決。即使是非法的證據,只要當事人沒有異議即視為認可,法院不得強行介入。
第三種觀點采取二分法,將證據規定第六十八條的內容分為兩種情形,分別對待。對于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只能由當事人來啟動,而對采取法律禁止的方法或手段取得的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應當由法院依職權進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情形的相關知識。在民事訴訟時候應該避免提交非法證據,這樣不利于審判。如有其他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申請
2020-12-18家庭冷暴力離婚賠償
2021-02-07軍人結婚上哪申請
2021-02-01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幾年有效
2021-02-1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2020年江蘇省工傷事故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08轉移私有財產屬于非法轉移財產嗎
2020-12-08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車禍賠償一般涉及哪些費用
2020-11-29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