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可得利益的賠償范圍是如何的
一、預期可得利益有法律依據嗎
根據原《經濟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預期可得利益本來是被排除在可以進行工程索賠的費用之外的。但1999年10月1日起實行的《合同法》改變了這種狀況,其第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
二、預期可得利益賠償的條件什么
《合同法》頒布以后,可得利益的賠償確實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合同法》113條在錯綜復雜、形式多樣的現實情況中的適用卻是相當混亂,有些案例甚至令人讀來捧腹。這就向廣大的司法工作者提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情況下,我們能適用這一規定?什么情況下又根本不能適用?下面,我們便就這一問題詳述之。
可得利益賠償是對一方違約造成另一方損失的一種救濟,那么可想而知,適用可得利益賠償,首先必須具備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那就是:
1、違約行為;
2、損害結果;
3、違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4、違約方無免責事由。
下面,我們就除以上四個要件以外的成就預期可得利益賠償還需具備的其他條件詳細分析一下:
1、合同合法有效。
合同合法有效是指合同是正常訂立并已生效的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因為只有在合同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合同雙方才可以期待可能得到的合法利益。如果合同不合法或未生效,或成立后因有無效情形而追溯至自始無效,那么合同就不被法律所保護,或不具有被完全適當履行的可能性,就不可能產生違約責任,更不可能出現“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即使當事人期待這種利益,法律也是不予保護的,此時,賠償的目的只是使受損方回復至“原有狀態”,而不是合同履行后的“應有狀態”。《合同法》第58條對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情形應負的賠償責任做了明確規定,從該法條的內容可以看出,這種責任情況下,不應包括對可得利益的賠償。
2、損害由發生在合同履行階段的違約行為所引起。
我們知道,在合同締結以及成立生效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法律責任,依次為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階段)、不得擅自變更解除責任(成立未生效階段)、預期違約責任(生效階段)、實際違約責任(履行階段)以及違反后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終止階段)。《合同法》113條規定“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可見,這里規定的是“實際違約責任”,即處于履行階段的責任。那么,在其他任何階段發生的責任均不能適用《合同法》113條,否則,將導致可得利益賠償規則的濫用。
3、損害結果不是由受損方的先違約行為所引發。
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均負有合同義務,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前提,而負有先履行義務一方的違約導致了另一方違約,另一方的違約又造成了損害結果的發生。那么,受損方就喪失了損害賠償請求權。因為受損方負有先履行合同的義務而沒有履行,其在自己先違約的情況下,已經不能期待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的利益,如果法律保護其對這種利益的期待,無疑就是變相助長負有先履行合同義務一方違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改制重組方案未經職代會通過無效嗎
2020-12-15公司股權變更流程是什么
2021-02-18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發生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應該怎么辦
2021-03-12交通事故做完鑒定多長時間拿到賠償
2021-03-20取保候審期間是否停職
2021-01-27公司破產的清償順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2侵權糾紛能否在被告住所地管轄
2021-02-22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關于房產繼承的問題
2020-11-18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事實勞動關系確認及工傷賠償
2021-01-11消費者自愿購買過期食品造成損害可以索賠嗎
2020-12-02如何確定人壽保險的金額
2021-02-05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