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約能力。
行為人的履約能力可分為完全履約能力、部分履約能力和無履約能力三種情形,應分別不同情況加以認定:(1)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2)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毀約或避免自身損失或由不可避免之客觀原因造成,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3)有部分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4)有部分履約能力,同時亦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一般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但是,如果行為人的履約行為本意不在承擔合同義務而在于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合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5)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之后仍無此種能力,而依然蒙蔽對方,占有對方財物的,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6)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但事后經過各種努力,具備了履約能力,并且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則無論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構成民事欺詐。
合同詐騙認定二
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詐騙行為。
詐騙行為絕大多數是作為,而不可能是單純的不作為。其主要表現為行為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從司法實踐中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欺詐行為,即使合同未能履行,也不能定合同詐騙罪。沒有詐騙行為,不能定合同詐騙罪,但是有詐騙行為也不一定構成合同詐騙罪。要正確認定合同詐騙罪還須結合其他客觀因素作具體分析。一般說來,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行為人在事實上虛構了某些成分,但是并未影響合同的履行,或者雖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擔違約責任,足以說明行為人無非法騙取他人財物的目的,故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起訴?
2020-12-23侵犯哪些人格權利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1-25沒通過監護人私自帶走孩子違法嗎
2020-12-14老人的贍養費標準
2020-11-18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合同侵權能主張精神賠償嗎
2020-11-13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2020-12-12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是什么意思
2020-11-10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
2020-12-21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什么是保單現金價值呢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