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或者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行為。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挪用資金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比如客體都是復雜客體;客觀方面都包括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犯的對象都包括公款;主觀方面都是直接故意等。正是由于兩罪的緊密聯系,在1997年刑法頒布之前的立法規定,挪用公款不能歸還的,以貪污罪論處。1997年刑法對此進行了修改,規定了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克以加重的法定刑,但不再以貪污罪論處。應當指出的是,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不再以貪污罪論處,僅指挪用公款后因客觀原因不能退還的情況,如做生意虧本、投資失敗、被騙等等。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根本不想退還,客觀行為雖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特征,案發后實際上也未予退還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主要區別體現在:
一、犯罪對象的范圍不同。貪污罪侵犯的對象包括公款和公物,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對象一般僅限于公款;
二、主體范圍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體限于國家工作人員,貪污罪的主體除了國家工作人員外,還包括受國有單位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非國家工作人員。
三、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目的就是挪用,挪用不是占有,是以歸還為前提的,即挪用只是為了暫時的使用。從挪用的目的看,并非將公款據為己有,而只是獲取其使用權和收益權。挪用者的本意是使用一段后歸還,而非永久占有。貪污罪是以永久性非法占有為目的,行為人非法控制公共財物后,希望最終轉移公共財物的所有權,使所有權的真正享有者永久性地喪失行使所有權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能。
將公共財物占為己有,是貪污罪在主觀方面區別于挪用公款罪等犯罪的重要特征。公共財產的所有權是由公共財產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形成的,對“非法占有”的目的必須有正確的理解,不能認為僅僅是取得公共財產四項權能中的占有權一項,如果僅僅是占有,而所有權的真正主體始終沒有喪失收益權、處分權的,就不能作為貪污罪論處。
挪用公款罪因是非法借用,因此總會在帳面、他人面前留有“挪用”的痕跡,甚至留下借條、沒有平帳,一查一問便可知道公款被行為人挪用。而貪污罪為達到將公款永久非法占有的目的,必然不擇手段地隱瞞、掩蓋其侵吞、竊取、騙取公款的行為,因此,很難發現公款已被侵占,即使因懷疑而追查,也很難弄清該公款已被行為人非法占有,因為行為人已涂改或者銷毀了帳簿,以假貨、次貨填補了被自己侵吞的貨物等。
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在客觀行為表現和主觀方面有相同之處。二者的主要區別不在于挪用的“對象范圍”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公款”還是非國有性質的“資金”,而在于犯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
刑法第272條第1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構成挪用資金罪,同時第2款又規定:“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185條第2款也規定,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行為,依照刑法第384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據此,如果行為人是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該非國有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只要同時在數額、未歸還期限以及資金用途方面符合挪用公款罪的要件,就應當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而不論這些資金是否國有或國有所占比例多大,其犯罪數額也應是實際挪用的全部數額。
因此,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的區分,不在于被挪用資金的性質;挪用公款罪的對象并不僅限于純粹國有性質單位的資金,私有性質單位的資金也可以成為挪用公款罪的對象。挪用單位資金行為是構成挪用公款罪還是挪用資金罪,只須考察行為人身份予以判定:
(1)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含“準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公款罪;
(2)國家機關等國有單位中非國家工作人員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資金罪;
(3)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黨的機關、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公款罪;如果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實施同種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
另外,2003年11月13日《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分析了挪用公款轉化為貪污的認定問題,談到,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對其攜帶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2)行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虛假發票平帳、銷毀有關帳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難以在單位財務帳目上反映出來,且沒有歸還行為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3)行為人截取單位收入不入帳,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難以在單位財務帳目上反映出來,且沒有歸還行為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4)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有能力歸還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歸還,并隱瞞挪用的公款去向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方提出退婚需要退紅包錢嗎
2020-12-22罰分又罰錢,開車打電話是否違法
2020-12-13經濟犯罪羈押最長時間
2021-02-09網上購物的時候要怎么維權
2021-03-03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無證駕駛跑了會有什么處罰
2020-12-22合伙人退股如何清算
2021-01-12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發生造成財產損失的事故后應如何處理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