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或者受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國有財物的行為。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挪用資金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處,比如客體都是復雜客體;客觀方面都包括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犯的對象都包括公款;主觀方面都是直接故意等。正是由于兩罪的緊密聯系,在1997年刑法頒布之前的立法規定,挪用公款不能歸還的,以貪污罪論處。1997年刑法對此進行了修改,規定了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克以加重的法定刑,但不再以貪污罪論處。應當指出的是,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不再以貪污罪論處,僅指挪用公款后因客觀原因不能退還的情況,如做生意虧本、投資失敗、被騙等等。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根本不想退還,客觀行為雖符合挪用公款罪的特征,案發后實際上也未予退還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主要區別體現在:
一、犯罪對象的范圍不同。貪污罪侵犯的對象包括公款和公物,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對象一般僅限于公款;
二、主體范圍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體限于國家工作人員,貪污罪的主體除了國家工作人員外,還包括受國有單位委托管理、經營國有財產的非國家工作人員。
三、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目的就是挪用,挪用不是占有,是以歸還為前提的,即挪用只是為了暫時的使用。從挪用的目的看,并非將公款據為己有,而只是獲取其使用權和收益權。挪用者的本意是使用一段后歸還,而非永久占有。貪污罪是以永久性非法占有為目的,行為人非法控制公共財物后,希望最終轉移公共財物的所有權,使所有權的真正享有者永久性地喪失行使所有權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等權能。
將公共財物占為己有,是貪污罪在主觀方面區別于挪用公款罪等犯罪的重要特征。公共財產的所有權是由公共財產的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分權形成的,對“非法占有”的目的必須有正確的理解,不能認為僅僅是取得公共財產四項權能中的占有權一項,如果僅僅是占有,而所有權的真正主體始終沒有喪失收益權、處分權的,就不能作為貪污罪論處。
挪用公款罪因是非法借用,因此總會在帳面、他人面前留有“挪用”的痕跡,甚至留下借條、沒有平帳,一查一問便可知道公款被行為人挪用。而貪污罪為達到將公款永久非法占有的目的,必然不擇手段地隱瞞、掩蓋其侵吞、竊取、騙取公款的行為,因此,很難發現公款已被侵占,即使因懷疑而追查,也很難弄清該公款已被行為人非法占有,因為行為人已涂改或者銷毀了帳簿,以假貨、次貨填補了被自己侵吞的貨物等。
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在客觀行為表現和主觀方面有相同之處。二者的主要區別不在于挪用的“對象范圍”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公款”還是非國有性質的“資金”,而在于犯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還是非國家工作人員。
刑法第272條第1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構成挪用資金罪,同時第2款又規定:“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185條第2款也規定,國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和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非國有金融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行為,依照刑法第384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據此,如果行為人是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該非國有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只要同時在數額、未歸還期限以及資金用途方面符合挪用公款罪的要件,就應當以挪用公款罪定罪處罰,而不論這些資金是否國有或國有所占比例多大,其犯罪數額也應是實際挪用的全部數額。
因此,挪用公款罪與挪用資金罪的區分,不在于被挪用資金的性質;挪用公款罪的對象并不僅限于純粹國有性質單位的資金,私有性質單位的資金也可以成為挪用公款罪的對象。挪用單位資金行為是構成挪用公款罪還是挪用資金罪,只須考察行為人身份予以判定:
(1)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的國家工作人員(含“準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公款罪;
(2)國家機關等國有單位中非國家工作人員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資金罪;
(3)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黨的機關、政協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的,構成挪用公款罪;如果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實施同種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
另外,2003年11月13日《全國法院審理經濟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中,分析了挪用公款轉化為貪污的認定問題,談到,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的規定,行為人“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對其攜帶挪用的公款部分,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2)行為人挪用公款后采取虛假發票平帳、銷毀有關帳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難以在單位財務帳目上反映出來,且沒有歸還行為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3)行為人截取單位收入不入帳,非法占有,使所占有的公款難以在單位財務帳目上反映出來,且沒有歸還行為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4)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有能力歸還所挪用的公款而拒不歸還,并隱瞞挪用的公款去向的,應當以貪污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對被告影響大嗎
2021-02-27只有土地證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5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侵犯著作權罪處罰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2殘疾賠償金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1離婚如何訴訟
2020-11-29父母離婚后孩子姓氏問題
2021-02-01我國關于遺產繼承稅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12如何寫離婚協議書?
2021-02-14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辭職在下個月發工資合法嗎
2021-01-24用人單位如何應對職場性騷擾
2021-01-13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交通事故意外險的免責事項
2021-01-23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汽車“全保”不全保 新車涉水得不到賠償
2021-01-28買賣汽車未付款致人傷殘賠償義務主體的認定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