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七條規定,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工作,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四)國土資源部2003年1月3日頒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第十四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二、處理該類問題的原則:
(一)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農戶為單位作為承包方,集體土地所有者代表作為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對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予以確認。
(二)土地承包法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是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法律依據。
(三)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政府,法律賦予了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職責。鄉鎮人民政府主要依據土地承包法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申請工傷認定程序
2021-01-04危害公共衛生罪
2021-01-21股東代表訴訟能否突破管轄
2020-11-22連帶責任人是否當然享有追償權
2020-11-28退伍軍人跟沒當過兵的人犯法怎樣判刑
2020-11-21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訂婚一個月可以退婚嗎
2021-01-04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保險事故發生后如何才能盡快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公估人業務有哪些
2020-12-18非法從事保險代理業務或者經紀業務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4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1-03-05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回遷房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要交嗎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