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讓金是收益金嗎
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出讓土地使用權收取的出讓金并不是收益,是土地使用人向國家支付使用土地的費用,70%的土地出讓金用于地方的耕地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五十五條?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
自本法施行之日起,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百分之三十上繳中央財政,百分之七十留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都專項用于耕地開發。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特點
1、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依照平等、自愿、有償的原則簽訂的,政府作為合同中的出讓人,與用地人即合同中的受讓人地位平等,只有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出讓合同才能成立。政府雖在合同中表達國家意志,但國家意志在合同中僅僅是土地所有人的意志,對他方并不具有強制性。沒有受讓人的同意,國家的單方意志不能成立合同,也不能對他人產生約束力。出讓合同確定的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由出讓人和受讓人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共同簽訂的。當事人任何一方違背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義務,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民事合同。
2、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目的在于設定不動產物權。
受讓人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在特定的土地上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政府簽訂出讓合同是為了使國家土地所有權的權能發生分離,由受讓人在支付出讓金的前提下,獲得部分土地所有權權能,實現用益目的。所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不僅是民事合同,還是民事合同中的物權合同。
3、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是一種要式合同。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6條規定:“土地使用者在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后,應當依照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取得土地使用權。”因此,只有在按規定辦理登記,領取土地使用證后才發生土地使用權轉移的效力。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出讓土地使用權收取的出讓金并不是收益,是土地使用人向國家支付使用土地的費用,70%的土地出讓金用于地方的耕地開發。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南海法院處理勞動糾紛要多久
2021-02-17合同無效能否按照違約條款進行賠償
2021-03-09如何分辨交通違法短信的真假
2021-02-21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簽了合同又作口頭承諾有效嗎
2021-01-31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意外事故包括哪些
2021-03-17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保險公司怎么避免保險糾紛
2021-01-17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怎樣判斷保險合同成立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