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CLO-新興的職業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903人看過

何為CLO

ChiefLegalOfficer(CLO)的中文對稱是“首席法務官”。CLO與CEO(首席執行官)同為跨國公司最高級管理職位。CLO領導負責處理法律事務的部門,這個專門的部門稱為“法務部”,從業人員稱之為“法務專員”。

法務是當代新興職業,一經出世,即顯示市場旺盛的需求。在英國法務律師(公司律師)約占全英執業律師總數的3-4%,美國律師占全球律師人數的65%,主要部分從事公司法務。中國公司律師人數占到律師總數的1%,但是中國取得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的人數大約15萬人左右從事企業法務工作,與執業律師人數相當。因此,CLO在中國已經成為新興的職業。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不久,隨著市場經濟的構筑和起步,中國政府較早的注意吸收發達國家CLO對公司獨特作用的經驗。2005年2月,國務院國資委決定在湖南、上海、遼寧河北江西湖北等六省(市)開展地方國有重點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建設試點工作。同年5月國資委印發了《國有企業法律顧問管理辦法》,規定“企業總法律顧問”全面負責企業法律事務工作,參與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對企業法定代表人或總經理負責,全面領導和處理企業的法律事務工作,保證企業決策的合法性。

法務專員通常處理的法律事務主要對客戶、供應商、員工合同的擬定、修改、審核;處理及收集整理資料配合外聘律師處理公司有關法律事務;收集、分析與本公司業務相關的法律信息并結合公司情況提出專業意見,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預防措施;為公司提供咨詢和法務意見書,提供客戶及員工的法律問題咨詢,負責制訂公司的各類法律文件。

美國、歐洲是法務發達的地區,設立在美國的全球企業法律顧問協會(ACC)在2011年的調查顯示全球公司法務管理呈現著以下趨勢:

首席法務官或總法律顧問成為公司董事會主要成員,董事級別的總法律顧問的職責和定位已經并不僅僅局限在總體的法律風險管理上,接近70%的調查對象贊同或者非常贊同企業法律顧問出席董事會會議能夠幫助解決公司治理問題。

公司法律顧問成為公司治理問題的主要建言者,2/3以上的被調查公司都認同或非常認同企業法律顧問在公司治理方面發揮的影響進一步增強。

總法律顧問直接向CEO或董事長匯報工作,絕大多數總法律顧問向董事會一級的領導負責。

主要的法律風險領域呈現大縱深、系統化、具體化態勢,主要表現在:

(1)傳統的法律風險領域向縱深發展,一些新興的法律風險領域隨著科技領域的縱深發展,也延展到了一些新興的領域、空白地帶例如生物工程領域;

(2)法律風險管理日益成為公司各個相關部門之間需要互相協同配合下才能取得成效的工作,呈現系統化的態勢,每一項法律事務都是一項系統工程;

(3)法律風險越來越細化,需要法務部門和法律顧問們采取非常具體的定量化的措施。數據顯示反壟斷被大多數的被調查公司確認為公司面臨的最大法律風險,18.1%的公司認為這是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14.9%認為訴訟是最大風險,10.7%認為新法規是最大風險。

5、公司法務部門通過建立風險定期審核機制,對主要法律風險領域直接作出反應。隨著法制體系的不斷完善,公司對法律風險管理和重視程度也不斷上升,大部分公司審核的政策包括商業規范、公司治理、合規事務、內部貿易和反壟斷。

2011年ACC(全球企業法律顧問協會)對1100名首席法務官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各地企業42%是私營企業,約34%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擁有最大的法務部門,平均約7/10是律師,其余是律師助理、秘書、法務專員。

我國國資委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6月底,120戶中央企業有117戶建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1155戶中央企業重要子企業中有1058戶建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中央企業規章制度法律審核率平均達到了97.3%、經濟合同法律審核率平均達到98.1%、重要決策的法律審核率平均達到了99.4%,遺留的重大法律糾紛案件有75%得到解決,新的重大法律糾紛案件趨勢減少。

2011年9月份國資委提出了第三個中央企業法制工作三年目標,要求力爭三年完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機制、總法律制度和法律管理工作體系,提高法律顧問隊伍素質和依法治企的能力,中央企業及其重要子企業的規章制度、經濟合同和重要決策的法律審核率全面實現100%,總法律顧問專職率和持證上崗率達到80%以上。2012年2月1日,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并實施《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指南》(GB/T27914-2011),指南明確了企業風險管理不僅要明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還要進行法律風險評估、法律風險應對并進行監督和檢查。

法務專員是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專業人員

資料顯示,20年前的法務被看做企業內的律師事務所,為本企業提供法律幫助,所謂“保駕護航”。今天的法務在西方跨國公司除了承擔傳統業務外,還承擔了法律風險管理職能。

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自始就有,但作為企業管理的有機部分和全新部門是近20年的事。美國薩班斯法案披露出安然公司(全球最大的電力、天然氣、電訊公司之一)、安達信(世界第一會計師事務所)的商業欺詐、財務舞弊行為,使得企業信用被高度關注,催生企業風險管理更新。

中國企業法律風險管理投入與國際水平差距明顯,據全球知名法律風險管理咨詢機構英國路偉律師事務所的調查,衡量企業投入法律風險防范和法律事務管理的經費支出與企業總收入比率的分值,每100分代表企業平均法律經費支出占企業總收入的1%,中國100強企業法律風險分值最高97分,最低16分,中間值42分,即平均法律支出應占企業總收入的0.42%,實際投入僅為0.02%。財富100強企業的法律風險最高值為150分,最低60分,中間值為100。中國企業和國際水平差距明顯。客觀原因是,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較之歐美國家企業顯著要小,因此對諸如知識產權等國際化權利依賴性顯著要小,發生爭議通過司法解決概率較低,仍然處于封閉性市場經營。但諸如上市公司、外貿公司、跨國公司等依賴國際市場程度較大的企業,如果其多數采購和銷售業務都是在境外進行,又處于國際管制比較嚴格的行業,且對技術和知識產權的依賴性很高,則其面臨的法律風險要高得多。但是差距意味著市場潛力,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認識到,昨天的競爭靠成本,今天的競爭靠技術,明天的競爭靠風險管理,誰少犯錯誤,誰不犯大錯誤,誰就有競爭力。法務職業的生命力隨著中國經濟改革攻堅克難,在宏觀和微觀層面顯示著旺盛的市場需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