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張某某(女)與被告李某(男)2000年登記結婚,2002年12月原、被告生育一男孩。近年來,雙方常為家庭瑣事吵鬧,2013年12月6日原告回娘家居住,次日,李某指使朋友江某將張某某父親打傷,經法醫鑒定其為輕微傷甲級。事后原告以被告實施家庭暴力為由訴請要求與被告離婚。
【分歧】
對本案是否構成家庭暴力,應否判決離婚?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認為,被告的行為構成家庭暴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的規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原告的父親當然是其家庭成員,雖不是被告親手所打傷,但系被告幕后指使的,因此,原告的行為構成家庭暴力,可以判決離婚。
觀點二認為,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但是就被告而言,被告與原告父親并非生活在一起,不應將原告父親視為被告家庭成員。此外,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所指的“家庭暴力”是足以使夫妻感情破裂的行為,因此,“家庭成員”的界定范圍應為不宜過大。本案中,原告父親可以向被告主張人身權益賠償,但原告以家庭暴力要求與被告離婚的訴請,應不予支持。
【評析】
筆者傾向于第一種觀點,理由:
第一,禁止家庭暴力是我國婚姻法確定的原則之一,這與我國倡導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密不可分,一方實施了家庭暴力,對方可以向法院請求準予離婚。
第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什么是家庭暴力作了概念界定,強調行為人對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的傷害后果。這里的“家庭成員”應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二章關于監護人的規定來理解,是指相互負有扶養義務的一定范圍內的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有時也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子女、外孫子女及兄弟姊妹等,在一個家庭內共同生活的具有血緣關系、姻親關系或法律上的繼承、收養關系的人都是家庭成員,而不能以是否共同生活作為區分家庭成員的標準。
第三,實施家庭暴力不限于直接的行為,通過唆使、指使他人等其他間接方式實施的行為,也應當認定為實施了家庭暴力。
第四,雖然對夫妻一方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員實施了家庭暴力,未對夫或妻造成身體傷害,但該行為可以使夫或妻產生精神上的傷害,足以使夫妻感情破裂的,法院可以判決離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物品會得到政府支持嗎
2021-02-20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的解決,孩子撫養費有哪些標準
2021-02-09有限合伙繳付出資有什么規定
2021-02-05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打官司贏了訴訟費怎么退呢
2020-11-22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父母可以贈與房產給還沒大學畢業的兒女嗎
2021-03-05試用期是勞動合同期限法律規定嗎
2021-01-21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目的
2021-02-09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購買人身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0-11-20土地轉讓協議書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