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04年初,浙江省松陽縣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離婚案件,女方起訴要求和男方離婚,理由是被告實施家庭暴力。經(jīng)審理查明:雙方婚后與被告父母同住,被告父母曾毆打過原告;2003年12月25日,被告趕到原告父母家,將原告父母的部分財物砸壞,并口頭限原告父母三日內將原告交出來;2003年12月28日,被告再次來到原告父母的家中,被原告方發(fā)現(xiàn)其身藏利刀后報警,派出所民警到場后從被告身上搜出刀具;被告自己供述,攜帶刀具是為了嚇唬原告的。分析在于對家庭暴力的理解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二)項規(guī)定,實施家庭暴力的,如調解無效則應判決準予離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司法解釋(一))第一條規(guī)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所稱)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要理解這個定義,就涉及到對家庭成員和暴力表現(xiàn)形式的理解。所謂的家庭成員,從詞義上看應是指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成員。典型情況下,夫妻及子女共同生活組成一個家庭,此時夫、妻、子、女均是家庭成員。但是,夫妻子女及夫或妻之父母同住組成一個家庭也是一種重要的家庭類型。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夫妻子女及夫或妻之父母兄弟姐妹同住組成一個大家庭的情況也是很多的。比如在本案中就是夫妻子女及夫之父母同住的情形,這其實也是我國最傳統(tǒng)的家庭組成形式。無論是那一種類型的家庭,同住的近(姻)親屬,都是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發(fā)生的暴力行為都應屬于家庭暴力范疇。事實上,將夫妻之間實施的暴力定性為家庭暴力,人們是不會有爭議的。但人們往往認為家庭暴力僅僅是指夫妻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如果這是立法本意,則在婚姻法中,就應當用“夫妻之間實施暴力”來代替“實施家庭暴力”,用語同樣簡潔而意思更加清楚明白無歧義。以刑法關于虐待罪、遺棄罪的主體及對象范圍的認識上來講,對家庭成員的理解也不能認為是僅指夫妻,這一點對我們理解司法解釋(一)第一條中的家庭成員的范圍是有參照意義的。夫妻當然是家庭成員,近親屬和近姻親(不包括夫妻雙方)也可能是家庭成員,但近親屬之間和近姻親之間發(fā)生的家庭暴力對夫妻感情的影響是不同的。應當承認父母對子女有教育的權利及在家庭事務上有管理的權利,在家庭內部近親屬之間因家庭瑣事發(fā)生一定范圍內的暴力行為是現(xiàn)實存在的,有時還是過度的暴力行為,甚至構成違法犯罪,但由于一般不是直接針對夫妻另一方的,因而對夫妻感情的影響一般不會導致雙方鬧離婚。但是在近姻親之間實施的暴力,其行為對象是直接針對夫妻另一方或夫妻另一方的近親屬,會直接傷害夫妻另一方的感情,導致夫妻矛盾,直至夫妻感情破裂。因此,在離婚訴訟中,相比較而言更應考慮的是在夫妻之間和近姻親之間的家庭暴力情況。夫妻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要適當考慮暴力的程度問題以防夫妻矛盾擴大化導致輕率離婚后,法院可以認定是否構成家庭暴力。至于在近姻親之間的暴力行為,除了要考慮暴力的程度問題外,還應考慮夫妻雙方的態(tài)度情況來確定是否因此而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比如在本案中,雖然被告父母毆打過原告,除了毆打情節(jié)外,我們還應考慮被告在毆打事件中是站在哪一邊的,如是站在原告一邊的,則雖有毆打情況,也不好認定僅因毆打就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當然如被告是站在其父母一邊的,則其父母的毆打行為與其親自實施的毆打行為并無本質的不同,綜合其他情形可以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另一方面,我們通常情況下指的暴力行為,應是一種直接或借助他物的實際身體接觸打擊造成身體傷害的行為。司法解釋(一)第一條所列舉的幾種基本上都是這樣的。但是司法解釋(一)第一條還規(guī)定:“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其他手段,給家庭成員的......精神方面造成一定后果的行為”,可見,在認定家庭暴力時,不能局限于身體上的實際接觸和傷害行為,還要看到,不是每一次暴力行為都會發(fā)生身體接觸的,也不是每一次的暴力行為都會造成身體的傷害的,如果僅僅是沒有發(fā)生身體接觸和造成身體傷害,就不認為是暴力的話,那么就會放縱行為人肆意妄為,而很多的受害人就不能得到救濟,法律就無法實現(xiàn)正義。比如搶劫,我們認為是一種嚴重的暴力犯罪行為,但不是每一次的搶劫,都要發(fā)生直接的身體接觸才會既遂,有時只要罪犯口頭上加以威脅就能實現(xiàn)犯罪目的。因此,除了直接的身體接觸實施的暴力外,還有一種暴力形式,它是無形的,就是行為人以暴力相威脅,使受害人精神上受到嚴重的強制,產生恐懼感,不敢反抗,這種無形的暴力完全可以達到和實際實施暴力行為造成同樣的危害效果。刑法上的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的規(guī)定,也表明了無形暴力的社會危害性。因而,以暴力相威脅的無形暴力也應是家庭暴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當然,在認定以暴力相威脅的無形暴力是否存在時,要看該以暴力相威脅行為是否具有現(xiàn)實危險性,即是否行為人揚言或以行為表明受害人如不服從行為人的威脅,行為人就會真正地實施暴力、而在當時行為人確實有條件實施暴力行為。如果行為人僅以言語相威脅,既無條件實施,也未采取進一步的行為幫助、準備實施的,則不宜認定構成家庭暴力,否則不符合我國農村的現(xiàn)實情況,易導致輕率離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立遺囑有用嗎
2021-02-04繼承權的喪失有哪些情形
2021-03-24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商業(yè)銀行違反規(guī)定同業(yè)拆借的如何處罰
2021-02-27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退休離職補償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01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人壽保險理賠所需哪些材料
2021-02-24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單獨的航班意外險不包括航班延誤責任
2020-11-21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無證駕駛肇事保險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3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保險原則:構成保險利益的必要條件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