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庭暴力法
●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均屬家庭暴力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五大亮點
昨天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常委會二審通過的反家庭暴力法,在制止家庭暴力方面有五大亮點。對此作了細致解讀。
1恐嚇等精神暴力納入家暴
在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家庭暴力的范疇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均屬家庭暴力。
可以明顯地看出,“經常性謾罵”“恐嚇”等精神侵害行為,都被列入了家暴的行列。換言之,那些經常在家里被打罵的“火巴耳朵”們,也是家暴受害者。
2發現家暴不報案將擔責
學校、幼兒園、醫療機構等其他單位,發現無民事行為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責任、有義務向公安機關報案,我們在法律上規定,對于不報告的情形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3適用同居時實施暴力
反家暴法附則中還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本法規定執行。”這意味著有同居關系的人之間發生的暴力也被納入家庭暴力,受法律約束。
4告誡書可作家暴證據
實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公安機關處理以后,如果不構成治安管理處罰,那么公安機關就對他進行批評教育,同時可以給他出具一個告誡書。這個告誡書要記錄加害人的身份問題、實施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以及不得再實施家庭暴力的警告,并且這個告誡書可以成為法院審判家庭暴力案子的證據。
5建立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當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狀況,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法院應受理。對一些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及由于強制、威嚇無法進行申請的特殊人,其他有關組織和個人還可以代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法院必須受理,法院一般情況下在72小時內要做出裁定,是發人身安全保護令,還是不發,特殊情況須在24小時內做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房二賣”的法律后果和糾紛的處理原則
2021-02-12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員工不勝任現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
2020-11-10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公司未勘察現場可以拒賠嗎
2021-01-15保險利益原則的目的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1承包林地需要辦理什么證
2021-01-02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由哪些主體承包經營?
2021-02-28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違建房屋是否能獲得拆遷補償
2021-03-24房屋拆遷范圍的戶口管理政策
2021-02-06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公房承租人如何分配房屋拆遷款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