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他這種行為確實也是比較常見的,而且這種行為常常都是發生在校園內部,比如說現在比較熱門的就是校園暴力的這種話題,更有甚者是學生帶人進入,學校進行打架,很多人都想要清楚的了解一下,學生帶人進學校打架學校如何處理?
一、學生帶人進學校打架學校如何處理?
學生帶人進學校打架的話,那么學校當然應當出面制止,如果說這個學生是屬于這個學校內部的,那么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確定學校是否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初中生打架斗毆,情節嚴重者,甚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中學生打架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為此方面提供了依據和處理辦法。
打架后沒造成嚴重后果,或是對方沒有被司法鑒定傷情為輕傷以上的,適用《治安管理處罰法》進行處理。
第十二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二、如果后果比較嚴重或是將對方打成輕傷以上的,就要適用《刑法》
涉及條文如下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第二百九十條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 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 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首先在這里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有人,進學校來進行打架的話,那么校方肯定是需要出面制止的,否則的話,學校承擔著一定的過錯責任,需要對相應的人員的傷亡進行賠償,也可以咨詢一下律師。
學生打架受傷學校應擔什么責任
打架輕微傷會被通緝嗎?
打架致人輕傷怎么辦,該怎么判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當事人是指合同簽訂雙方嗎
2021-01-12誰提離婚誰便凈身出戶婚內保婚協議有效嗎
2021-01-27無限連帶責任的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3代理賣掛犯法嗎怎么量刑
2021-02-01競業限制對配偶有限制嗎
2021-02-21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人身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1-26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投保后您可以享有哪些服務
2021-01-20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06巖汪湖鎮政府劃撥土地轉讓補辦出讓手續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