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廠生產排放污染物,我國有著明確的法規規定每一類工廠排污必須達到國家或者當地政府的排污標準,這是對環境生態的保障和對排污的有力監督。那么,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的作案動機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的作案動機有哪些?
1、明知雇員無法按照國家規定處理污染物,雇主仍要求其處理,是對污染環境行為的間接授意。
2、間接授意構成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
二、動機的司法解釋
在污染環境案中,雇主為了躲避法律責任,往往并不直接明確授意指使雇員違反國家相關規定,非法處理污染物,而是概括地要求雇員盡快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明知雇員無法按照國家規定處理污染物,而只能采取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及生產經營許可制度的方式非法處理,仍要求其處理的,是雇主對雇員的間接授意。因為在自己無法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的情況下,雇員知曉雇主仍要求自己處理的實質意思所指,雇員受該實質意思所指而為,雙方在心理上產生了共同污染環境的意思聯絡。
共同犯罪在主觀上要求有共同的故意,各行為人有相同的犯罪故意并且有意思聯絡。意思聯絡是指各行為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是孤立無援,而是與他人主觀上彼此聯絡,認識到整個犯罪活動具有內部一致性。所以不論是明示的直接授意,還是默許、暗示的間接授意,只要各行為人形成了上述意思聯絡,即是共同的故意。
三、針對污染環境立法的意義
修改之前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條文表述的為“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保護的是人身財產,這是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刑法觀。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視為價值判斷的唯一主體,其他存在的物具有的僅僅是工具價值,只需判斷它能否滿足和實現人的需要和利益。修改后的污染環境罪條文表述為“嚴重污染環境的”,保護的是生態環境本身,這就突破了我國傳統法益保護的色彩,注重了生態環境法益的保護,實現了從人類中心主義轉為生態中心主義的刑罰觀。這種刑罰觀的轉變要求在司法中嚴格適用污染環境罪,準確認定共同犯罪,嚴懲污染環境的行為,依法將直接行為人背后的直接或間接的授意指使人入罪,加大打擊力度,使從事有關污染物產出、運輸、處理等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能夠認識到污染環境行為帶來的罪責后果,充分發揮刑法最后手段性的功能,樹立嚴格依規處理污染物的意識,為生態環境發展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針對污染環境罪的判罰根本上是從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利用環境的角度出發,并且將立法本意從以人為本的環境觀轉向以生態中心主義的環境觀。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都是違規污染環境,觸犯了我國相關法律,應該受到判罰。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賠償法律法規有哪些規定?
如何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股票嗎
2020-12-13公司回購的股票歸誰
2021-01-23離婚律師收費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商標糾紛中的協議管轄有何規定
2021-03-10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學校應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2021-02-28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工地勞務合同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1-14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本案車輛受損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3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