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工廠生產排放污染物,我國有著明確的法規規定每一類工廠排污必須達到國家或者當地政府的排污標準,這是對環境生態的保障和對排污的有力監督。那么,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的作案動機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的作案動機有哪些?
1、明知雇員無法按照國家規定處理污染物,雇主仍要求其處理,是對污染環境行為的間接授意。
2、間接授意構成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
二、動機的司法解釋
在污染環境案中,雇主為了躲避法律責任,往往并不直接明確授意指使雇員違反國家相關規定,非法處理污染物,而是概括地要求雇員盡快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明知雇員無法按照國家規定處理污染物,而只能采取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規及生產經營許可制度的方式非法處理,仍要求其處理的,是雇主對雇員的間接授意。因為在自己無法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處理的情況下,雇員知曉雇主仍要求自己處理的實質意思所指,雇員受該實質意思所指而為,雙方在心理上產生了共同污染環境的意思聯絡。
共同犯罪在主觀上要求有共同的故意,各行為人有相同的犯罪故意并且有意思聯絡。意思聯絡是指各行為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是孤立無援,而是與他人主觀上彼此聯絡,認識到整個犯罪活動具有內部一致性。所以不論是明示的直接授意,還是默許、暗示的間接授意,只要各行為人形成了上述意思聯絡,即是共同的故意。
三、針對污染環境立法的意義
修改之前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條文表述的為“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保護的是人身財產,這是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刑法觀。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視為價值判斷的唯一主體,其他存在的物具有的僅僅是工具價值,只需判斷它能否滿足和實現人的需要和利益。修改后的污染環境罪條文表述為“嚴重污染環境的”,保護的是生態環境本身,這就突破了我國傳統法益保護的色彩,注重了生態環境法益的保護,實現了從人類中心主義轉為生態中心主義的刑罰觀。這種刑罰觀的轉變要求在司法中嚴格適用污染環境罪,準確認定共同犯罪,嚴懲污染環境的行為,依法將直接行為人背后的直接或間接的授意指使人入罪,加大打擊力度,使從事有關污染物產出、運輸、處理等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能夠認識到污染環境行為帶來的罪責后果,充分發揮刑法最后手段性的功能,樹立嚴格依規處理污染物的意識,為生態環境發展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針對污染環境罪的判罰根本上是從保護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利用環境的角度出發,并且將立法本意從以人為本的環境觀轉向以生態中心主義的環境觀。污染環境罪的共同犯罪都是違規污染環境,觸犯了我國相關法律,應該受到判罰。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賠償法律法規有哪些規定?
如何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草簽合同后可以退房嗎
2021-03-11附條件不起訴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23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哪些人可以向行政機關要求賠償
2021-01-18在先債權能否對抗已登記的物權
2021-02-21長期虛報工資一般如何處罰
2020-12-19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2021-01-24二審是不公開審理嗎
2021-01-24參加商業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