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上的好意施惠的情況是什么
好意施惠是指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而由當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關系,旨在增進情誼的行為。
與法律行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為,但行為人不具有發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債的關系與好意施惠關系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具有負法律上義務的意思。但在實務中,經常難以區分,通常有償的約定應當認為是債的關系;而無償的約定,應當看受益人的相對人,對該約定有無特別利益而定,如借貸、贈與、委任、寄托等。若當事人并無受其約定拘束之意,則為好意施惠關系,如約定讓親友搭乘順車至某地,受同事或友人囑咐代購某物,邀請友人散步或參加宴會等。在無償的約定情形,當事人究竟有無受拘束之意,亦即究竟意在成立合同,或僅為好意施惠關系,應解釋當事人的意思,斟酌交易習慣與誠實信用原則及當事人的利益,從相對人的觀點加以認定。
二、好意施惠之侵權歸責原則
雖然好意施惠是沒有對價的,也不是合同關系,在雙方當事人之間不產生合同上的債的法律關系,但是好意施惠行為轉化為侵權行為后,則適用侵權責任法律調整。因好意實惠行為轉化為侵權行為的條件是施惠人違反了其應盡的保護、注意的附隨義務,其在施惠行為實施過程中存在重大過失,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的規定,好意實惠之侵權歸責原則應當適用過錯原則。但基于好意施惠的無償性和良好的動機,以及善意目的性,應從民法的公平理念出發,酌情減輕施惠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即施惠人因其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受惠人人身或財產損害的,應酌情適當承擔賠償責任,對因一般過失造成的損害則無須擔責。因此認定好意施惠侵權行為應當慎用,不得與公眾對此類案件的期待值相距太遠。
三、好意施惠糾紛的起訴流程
2、 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后,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行
3、 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1)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2)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3)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3)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4)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5)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綜上所述,民法上的好意施惠發生情況是出于好心目的施惠,施惠人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的,但從民法的理念處罰也應當酌情減輕施惠人的責任。但如果施惠人在完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也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方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如何區別贈與合同與好意施惠?
替人保管是否構成好意施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賠償最多可分幾年
2021-03-21美容院顧客被欺詐怎么辦,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
2020-11-08原創文章侵權如何賠償
2020-12-26涉外婚姻形式要件的沖突類型具體是怎樣的
2021-01-17訴訟費是破產債權嗎
2021-02-28什么是保證擔保,什么是保證保險,這兩者區別是什么
2020-11-18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雇傭關系無底薪可以嗎
2021-02-21道路施工占住商戶有賠償嗎
2021-02-20公司沒簽合同員工主動離職可以告公司嗎
2021-01-17違反約定一房多賣,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2021-02-06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上海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1-22離職前幾年的勞動爭議都可以申請嗎
2021-01-07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