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個人名譽權和誹謗的處罰是什么?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1、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
2、以上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適用上述規定外,還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
由此我們可知=侵害名譽權的處罰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判決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以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
3、如果侵權人拒不執行:
(1)由人民法院在相關報刊上予以公告,所支付費用有侵權人承擔;
(2)人民法院給予罰款、拘留等處罰;
(3)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財產部分;
(4)給付延遲履行金。
二、哪些不屬于侵害公民名譽權行為?
在審判實踐中,有些行為雖然影響到公民的名譽,但依照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不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一)正當的評論。
為了社會公共利益,對可以受到公眾評價的事情進行正當的評論,而涉及到對特定人言行的批評,不構成名譽侵權。這是基于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的原則。也就是說,在發揚民主的過程中,為社會公共利益進行正當評論,可以涉及對特定人言行的批評或評論。如輿論工具對違法犯罪及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進行鞭撻;對著作、創作、演講和表演進行評價;在選舉中,選民對被選舉人發表意見;公眾對領導的評價;公民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亂紀行為等。當然,這種評論必須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而發表的意見。至于意見是否正確,不能作為認定侵權的依據。即使對某人的評論有所貶抑,不完全正確,也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出于報復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借機對他人進行惡意中傷和誹謗,則屬不當評論,是侵害公民名譽權的違法行為。
(二)法定范圍內的職務行為。
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法定范圍內的行為,影響到特定人名譽的,不構成名譽侵權。這種情況還包括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所屬工作人員的法定職務行為。進行這種職務行為是基于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因而是合法的。但是這種職務行為必須限于法律規定的范圍,而且必須是善意的。具體地講,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性質必須是法律規定或許可的職務行為,行為的目的必須是善意的。只有符合這幾個條件,才是法定范圍內的職務行為。如果行為超過法定范圍,影響特定人名譽或者在職權范圍內惡意中傷、誹謗的,則是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如我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代表大會的發言中,如有涉及貶低特定人評價的,不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但是,如果其發言的某些內容屬于惡意中傷、誹謗他人,或者把會內涉及貶低特定人名譽的言論向會外散布的,或者在會議之外發表貶低他人名譽的言論,則應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我國的每一位公民都是依法享有名譽權的,那么名譽權也是不得隨意被侵犯和敗壞的,如果公民的名譽權受到了侵犯后,當事人也是可以要求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的,如果因為侵犯行為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侵權人也是需要按照實際情況來支付一定的賠償費用的。
侵犯名譽權的處罰是怎樣的
侵犯名譽權精神賠償標準是什么
侵犯名譽權的證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訪屬于什么權利
2021-01-04哪些人可以聘請辯護律師
2021-01-03夫妻婚后房產公證費用標準是什么
2021-02-12婚后女方私自流產違法嗎
2021-01-06攝影作品著作權侵權投訴程序
2020-11-30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婚前借款買房離婚后如何分割
2021-02-15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工傷官司到最后也無法確立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1-31董事監事是否屬于勞動關系
2021-02-23飛機延誤哪里申請賠償
2021-03-22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保險合同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021-03-13人身保險種類有哪些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