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譽權受損標準應該如何認定?
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必須強調的是,這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心理負擔或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必須是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不是受害人主觀上的一種感受。也就是說,某人的名譽僅僅指公眾對其的社會評價,而不是該人對其內在價值的自我評價。因此,行為人的某些行為如果沒有造成受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則不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和第一百三十四條的規定,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
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范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范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
二、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1、行為人主觀有過錯。
主觀有過錯是指行為人對于他人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主觀上存在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以媒體新聞報道侵害他人名譽權案件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觀心態為故意,我們可以輕易認定,但如果僅僅表現為對所報道的事實調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報道失實,其主觀心態應如何認定?筆者認為,新聞媒體作為我國的社會監督主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報道權,而不應過分要求新聞媒體報道準確無誤。因為基于我國國情,輿論監督在社會生活中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方面。因此,我們應當鼓勵并支持新聞媒體繼續有效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2、行為人行為違法。
對于該構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確解釋,但是,筆者認為,按照慣例,此處的“法”應作限制解釋,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規。對于部門規章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雖然可以約束行為人,但是違反這些規定,受害人并不得據此要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此種情況下,唯一可以救濟的途徑是向有關行政主管機關申訴控告,要求主管機關對行為人做出處理。
3、存在損害后果。
由于名譽權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譽權的損害后果與一般侵權后果的表現有所不同,前者較為隱蔽,且舉證比較困難。如公民因加害人行為導致社會和他人對其品德評價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為導致商譽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終止等。我國還沒有明文規定名譽權損害后果的具體表現形式,而涉訴的名譽權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對于是否存在損害后果及后果嚴重性,沒有法定和統一的衡量尺度,這也是完善名譽權保護制度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4、損害后果與違法行為之間有因果聯系。
在名譽侵權案中可能無法直接的對其他人表示自己的心理負擔有多大,但是,來自于社會各界對當事人的抨擊都是可以留下證據的。很多不明真相的其他人對當事人的批評越不堪入耳,也越能體現名譽權受損的程度。沒有造成這樣的結果就不能認定名譽權受到了損害。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侵犯名譽權責任承擔是怎樣的
侵害名譽權賠償損失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衛生局下行政處罰要多久
2020-12-18相鄰權糾紛是否屬于特殊侵權
2020-11-28在北京找律師不要找哪一類
2021-02-10合同甲乙丙方關系怎么界定
2021-03-19子女在支付老人贍養費時要注意什么
2020-12-09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訂單式購銷合同樣本
2020-11-12承攬與雇傭性質如何區分
2021-01-15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副駕駛人員跳車身亡保險公司應按照什么標準賠償
2020-12-02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的內容是什么
2020-11-16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
2021-03-23什么情況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3-14肇慶市端州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3經適房和拆遷房的聯系
2021-02-26房屋拆遷補償 安置費用計算標準
2021-02-03拆遷問題“沒解決” 廣州舊城改造遇“釘子戶”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