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網絡發展越來越快,許多社交媒體和平臺都發展開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網絡暴力和網絡上無端的誹謗辱罵,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對于侮辱他人是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的。那么強制侮辱罪和侮辱罪怎么認定?下面就強制侮辱罪和侮辱罪怎么認定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釋。
強制侮辱罪和侮辱罪怎么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要劃清正當的輿論監督與文字侮辱的界限;劃清正當的文字創作與貶損人格、破壞名譽的界限;劃清當事人所在單位依職權對個人的政績、品德等所作的考核、評價、審查行為與侮辱的行為界限;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不道德行為、違法行為直到犯罪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劃清出于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批評行為,同惡意的侮辱行為的界限,等等。
2、民事侵權侮辱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二者的區別是: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行為;民事侵權的侮辱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1款規定,僅限于“造成一定影響”的侮辱行為。
(2)行為的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民事侵權侮辱行為的對象可能為法人。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第2款規定:“以書面、口頭形式詆毀、誹謗他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侮辱法人的名譽可以構成民事侵權行為,而不構成侮辱罪。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要求不同。侮辱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是直接故意:而民事侮辱侵權的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也有過失。即民事侵權行為人只要有過錯,并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一般侮辱違法行為與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的行為,只有達到情節嚴重的,才以犯罪論處。一般侮辱行為,情節輕微的,不以犯罪論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公然侮辱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4、本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當行為人采用公然強行扒婦女的衣服、對婦女身體進行某些動作性猥褻、侮辱時,對行為人是定侮辱罪還是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容易發生混淆。區別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和動機。侮辱罪中的侮辱婦女,行為人目的在于敗壞婦女的名譽,貶低其人格,動機多出于私憤報復、發泄不滿,這一點與侮辱其他人(男性)、其他侮辱行為(如以大字報進行侮辱)沒有什么區別;而猥褻、侮辱婦女行為,行為人目的在于尋求下流無恥的精神刺激,滿足行為人的畸形性欲。另外,侮辱婦女罪在有些場合,行為人侮辱的對象即婦女具有不特定性,而侮辱罪的對象只能是特定的。
5、侮辱罪中一罪與數罪的界限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實施。這里的暴力僅僅是指行為人為使他人人格尊嚴及名譽受到損害而采取的強制手段,不包括對被害人的故意殺傷行為。如果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故意傷害被害人甚至殺害被害人的,應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定罪處罰,不應對行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實際數罪并罰。但如果是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為人為排除阻礙而將第三人傷害或殺害的,則應對行為人實行數罪并罰。
很多人過去簡單的認為罵人不犯法,但實際上只要有了辱罵的行為并且給受害人帶來了損失或者名譽的損害,就構成了侮辱罪。在面對類似的情況時,大家可以參考本文對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和誹謗他人如何處理?
?在互聯網上侮辱誹謗公司能構成犯罪嗎
?侮辱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有什么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交通事故賠償有期限嗎
2021-03-23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借貸糾紛夫妻是否共同賠償
2020-11-15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什么是企業勞動爭議調解
2021-01-10返聘工資爭議可以仲裁嗎
2021-02-07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